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三百年_孙景峰/李金玉【完结】(37)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大举进攻福建,隆武小朝廷危在旦夕。朱聿键决定率群臣转移到清军力量薄弱的江西,在清军乘胜追赶的情况下,他竟然舍不得丢掉几十车心爱的书。拉书的车辆慢吞吞地走,结果很快被清兵赶上了,从而丧失了一次摆脱清军追兵的时机。当隆武小朝廷的人马到达闽赣边境时,本来可以一鼓作气迅速进入尚无清军威胁的江西省境内。然而,就在这个当头,朱聿键偏偏要停下来打开行李晾晒龙袍,以便穿戴整齐地接受臣民的觐见。

  当然,朱聿键自身的弱点只是导致隆武政权过早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更为关键的原因是隆武朝廷一些将领的背叛和清军的强大。朱聿键称帝后,曾任用金声、杨廷麟、何腾蛟等抗战派,收纳李自成农民军余部,屡次打算出兵北伐,收复了安徽旌德、宁国等失地。但他主要依靠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兵力,而郑芝龙又怀有二心,为保存实力而拒绝发兵和供应粮饷,北伐终无所成。此时,在浙东的鲁王朱以海政权又为争夺所谓正统地位而派兵攻打朱聿键,使朱聿键四面树敌,穷于应付。

  在清朝贝勒博洛率大军猛烈进攻福建之时,朱聿键苦于自己无兵,命大学士黄道周外出募兵,黄道周于半途被清兵俘杀,朱聿键只得亲自从福州抵达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但为郑芝龙所阻留。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以致隆武朝廷门户大开。此时清军越过仙霞岭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清顺治三年(1646年)8月21日,朱聿键逃出延平,到汀州城外时被清军追上,他带着曾皇后和忠诚伯周之藩等躲入关帝庙。清兵在门前厉声呼喝:“朱聿键出来。”忽然,一个人手持钢刀跳出庙门,高喝,“我就是隆武帝”,挥刀杀向清兵,清兵急忙发乱箭将他射死,原来此人是周之藩,他想舍身掩护朱聿键脱险。清兵也怀疑他不是朱聿键,进庙搜查,只见后门洞开,庙内空无一人,才知朱聿键和曾皇后已从后门逃入汀州城内。

  偏安一隅欲复明 食书不化梦难成(2)

  清军前锋统领努山于是命令几百个兵士穿上明军服装,打着明军旗号,直奔城门。汀州守军以为是败退下来的明军,让清军一拥而入,俘获了朱聿键和曾皇后,并将他俩分别押入轿子送往福州。当清军押着他们走到闽江支流九溪边停下休息时,曾皇后猛然窜出轿子,哭喊一声,“陛下宜殉国,妾先去了”,纵身跳崖身死。朱聿键也几次想自尽,都因清兵的严密监守而未成,于是绝食而死于福州囚处,终年45岁,后葬于福州罗汉岭。

  水为金汤舟为宫 意图中兴难成命(1)

  水为金汤舟为宫意图中兴难成命——南明鲁王朱以海

  南明鲁王朱以海(1618~1662)是历史上南明政权的第三位皇帝,祟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嗣鲁王位。

  “摄政”浙东在明朝历史上,鲁王朱以海有着显赫一时的“皇家血统”:他的祖上、第一代鲁王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藩封于山东兖州。鲁王爵位传到朱以海的父亲朱寿镛时,已经是第八代。当时,朱寿镛被嗣封为鲁肃王,而朱以海是他的第五个儿子。算起来,朱以海应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世孙,崇祯帝朱由检的族叔,

  作为皇家子弟,朱以海本来一生应该过着金衣玉食、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生活。但是,历史却没有给他这样一个好的机会,相反,他一生经历的几乎全是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患难生活。朱以海的父亲朱寿镛死后,朱以海的哥哥朱以派被嗣封为鲁王。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南下山东,攻破兖州,朱以派遇难。朱以海也差点被清军杀害,死里逃生后于崇祯十七年二月袭封鲁王。同年三月,大顺军攻克北京,进兵山东,朱以海南逃,在弘光帝朱由崧时期寓居于浙江台州。

  当时,浙江东部各地的反清运动风起云涌。明朝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监国。而当时在浙江的明朝亲、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浙江复明势力拥立的惟一人选。

  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八日,朱以海在张国维、方逢年、方国安等人的拥护下,自台州来到绍兴,就任监国,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在,立张氏为元妃,改明年为监国元年。

  荒淫无度的生活应该说,朱以海毫不犹豫地在强敌压境之时毅然肩负起抗清的旗帜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毕竟是深养王宫之中的龙子龙孙,过惯了腐朽荒淫的贵族生活,因而不肯放弃小朝廷的荣华富贵,即位后生活上极为荒淫无度。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第四子李寄曾写有一首《西施山戏占》的诗,描绘了朱以海监国时的状况:“鲁国君臣燕雀娱,共言尝胆事全无。越王自爱看歌舞,不信西施肯献吴。”诗后原注:“鲁监国之在绍兴也,以钱塘江为边界。闻守江诸将日置酒唱戏,歌吹声连百余里……即此观之,王之调弄声色,君臣儿戏,概可见矣。何怪诸将之沈酣江上哉!期年而败,非不幸也。”

  朱以海既缺乏治国之才,在任用皇亲国戚上面又极为腐败。元妃张氏的哥哥张国俊招权纳贿,竟然任用匪人,如谢三宾参加鲁监国政权后,走国舅的后门出任大学士,其用人行政由此可见一斑。时人张岱曾对朱以海评论说:“从来求贤若渴,纳谏如流,是帝王美德。若我鲁王,则反受此二者之病。鲁王见一人,则倚为心膂;闻一言,则信若蓍龟,实意虚心,人人向用。乃其转盼则又不然,见后人则前人弃若弁毛,闻后言则前言视为冰炭。及至后来,有多人而卒不得一人之用。”今天看来,张岱的话应该说是比较公允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