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三百年_孙景峰/李金玉【完结】(6)

  亲民治政朱元璋本人出身寒微,深知民间疾苦。在治国期间,他经常深入民间,亲民治政,做了很多有益于黎民百姓的好事。

  作为一位贫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对于农民没有土地耕种的痛苦是极为清楚的。因此,在位期间,他做了一件大事:清丈全国田地,编制土地赋役管理档案——鱼鳞图册,让饱尝战乱之苦的百姓有了可以附着的土地。

  当上皇帝后不久,朱元璋发现许多富民隐瞒田产、逃避徭役,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土地赋役制度改革,在继承宋元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范围的鱼鳞图册编造工程。朱元璋多次派人在全国范围内核查田地,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全面完成了鱼鳞图册的编造工作,基本上掌握了全国的户口和耕地情况,将全国的土地和人民编管起来,使民附着于土地,为其纳粮当差。

  鱼鳞图册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管理的产物,也是从我国几千年来土地私有制管理模式中摸索出来的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多研究者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明代的赋役制度从赋役并行逐渐走向租税制,从过去税人转向税物,从实物征收转向货币征收,其转折点就是鱼鳞图册的编造。这是朱元璋的一大革新,被不少后世史学家所称赞。

  明代的皇帝制度(5)

  谈到朱元璋亲民治政,不能不提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习俗——春联。据说春联的发展也有朱元璋的一份功劳。据《簪云楼杂记》一书载:有一年准备过年之时,朱元璋下旨各家各户都应贴上一副春联,以示庆贺。除夕前他微服上街视察,看到家家户户果然都贴上春联,有的可称佳作,心中甚喜。但他后来发现有一户未贴,询问究竟,才知是个目不识丁的阉猪人家。为此朱元璋兴致来临,挥笔为之写下了一副春联,上书:“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就吩咐户主贴在门上。

  谁知朱元璋回来查看时,两扇门板仍是空无对联,很是纳闷,便又进去询问,那户主忙答道:“您走后才知道是皇帝驾临,怎能让您的御笔亲书遭风吹雨打呢?这不,我家正挂在正堂屋焚香祝圣呢!”朱元璋一听笑逐颜开,马上命随从赏白银三十两。由于该联对仗工整,用词幽默奇巧,又道出了阉猪行业的特点,符合主人身份,所以历来被视为“名对儿”,影响甚大。

  明太祖朱元璋像生活简朴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生活简朴,严于律己。皇宫没有画梁雕栋,也从不种植奇花异草,倒是在空闲之地皆种瓜豆,也花红果绿、郁郁葱葱的。每逢地方上遇特大灾害,朱元璋与皇家的人都要吃一餐麦饭和野菜,以表与民同甘共苦。据说他一日三餐十分简单,大多是一碗玉米粥,几个窝窝头或米饭,再加上一点辛辣荤菜,一般没有大鱼大肉,也从不上山珍海味。一直到年老身体不行时,这种简朴生活才稍有改变。

  一次,浙江金华府向他上供一袋香米,他觉得十分好吃,但怕扰民,仅吃一餐,剩下便如数退还,申斥不得再上供。但后来他念念不忘这顿香米饭,就叫人从金华弄来稻种,让内臣在皇家苑林开出十几亩水田,自己亲自动手春插秋收。这样,才算解决了馋香米饭的问题。

  由于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就养成了吃苦的习惯,虽然后来坐上了皇位,但深知奢侈之风不可开,故对自己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生谨言慎行,很少接近娱乐歌舞,不看戏听曲,更无酣酒夜饮的习惯。唯一的嗜好就是下棋,以此调节过重的脑力劳动。他一般不款待群臣,也不设宴席,就是设宴席也极其简朴。据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后,设宴款待开国元勋,每人席上也只有一碟炒猪肉、一碗炖山羊肉、几样蔬菜、一壶水酒而已。

  壮志未酬失帝位 不知所终千古谜(1)

  壮志未酬失帝位不知所终千古谜——明惠帝朱允

  明惠帝朱允炆像明惠帝朱允炆(1377~?)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后,年仅21岁的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故史称“建文帝”。四年后,朱允炆的亲四叔、燕王朱棣率兵攻入京城,情急之下,朱允炆一把火烧了皇宫,他仅有的四年帝王之旅遂告结束,可谓“壮志未酬”,其生死也成为千古之谜。尽管如此,朱允炆作为一个主张“仁义化民”、“仁德治国”且颇富人性的皇帝,仍然常为后人追记。

  “仁明孝友”的建文帝朱允炆出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五日,自幼聪慧好学,仁义孝顺。其父皇太子朱标辅佐朱元璋处理公务时,由于其本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救回不少人命,惹得天性好杀的朱元璋很不高兴。朱允炆为皇太孙时,辅佐老皇帝处理朝务,也“复佐以宽大”。由于当时武臣谋士几乎被朱元璋杀光了,加上“隔代亲”的感情,朱元璋没有再对孙子发怒,一直“龙心甚悦”。朱允炆还根据《礼经》,参考历朝刑法,对洪武律令中特别不合理的七十三条重法予以删改,深得民心,“天下莫不颂德焉”。

  朱允炆十四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身上长了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炆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朱允炆“居丧毁瘠”,不食数日,悲哀异常,体现了封建时代人子的纯孝之情。心如铁石的老皇帝朱元璋也哀不自胜,抚着孙儿的背,劝说道:“你真是孝顺呵!别这样悲哀不吃东西,会拖坏了身子骨,我还活着啊,让我怎么办!”朱允炆这才稍稍进食,收泪强忍哀痛,以使皇爷安心。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朱允炆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