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三百年_孙景峰/李金玉【完结】(88)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逼近北京。常遇春墓前的盔甲石人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名北平府。接着又挥军西进,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顺帝乘明军主力远征陕西、山西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攻,兵锋直抵通州。常遇春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兵一万驰援北平,元军闻讯仓皇北逃,常遇春率军追击千里,大获全胜。为了彻底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直捣元上都开平,迫使元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洪武二年(1369年)元月,常遇春与李文忠在大兴州(今隆化县城)大破元军,又率军杀向上都。《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元主先已北走,追奔数百里,俘其宗王庆生、平章鼎住等,斩之。凡得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常遇春和李文忠取得上都大捷后,凯旋而归。据《明史》记载,七月初七,当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时,常遇春忽得“卸甲风”,很快就病死在军中,年仅39岁。朱元璋闻讯大为震惊,写诗痛悼他:“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他下令将常遇春作为勋臣陪葬孝陵,择墓于南京太平门外,赐给祭田。朱元璋亲自主持葬礼,并派人通知大将军徐达回京参加会葬。追封为开平王,谥忠武。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给他塑像祭祀,把他排在首位。礼遇之厚,非同一般。

  天下奇男子常遇春(2)

  作为带兵将领,常遇春十分爱护士兵,并能处处身先士卒,史书说他“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同时他治兵严明,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扰百姓。他出身贫苦,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曾向朱元璋建议免除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通过屯田,解决军队的粮饷,从而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

  常遇春还很善于处理和同僚的关系,他率军作战时既能够节制诸将,又能虚心与大家研究对策,集思广益。他身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征战,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谦逊地“奉节制,进止赴期不敢爽毫发,大将军雅敬爱之”,关系十分融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明朝的名将首推徐达,其次就是常遇春,二人并称“徐常”,都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没有徐、常二人鼎力相助,朱元璋不可能战胜群雄,推翻元朝,登上皇帝宝座。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1)

  李善长像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大臣。少年时曾经读书,喜欢法家思想。他为人机智多谋,善于推断时事。元至正十四年(1353年),投靠朱元璋,他劝朱元璋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从而受到朱元璋青睐,作为参谋,参预机要,组织馈饷,不断被委以重任。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占太平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大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封他为宣国公。后来朱元璋改制,以左为上,李善长于是成为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为帝,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后为胡惟庸案牵连被杀,卒年77岁。

  李善长投靠朱元璋时,正是朱元璋急需谋臣之际。朱元璋问他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安定下来,他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一番话深得朱的赞同,于是用为幕僚。后来朱元璋威名日盛,来投奔的人与日俱增。就由李善长考察他们,荐举优秀人才。臣僚之间出现矛盾时,也是李善长去做双方工作,消除隔阂,显示了很高的才能。郭子兴想把李善长调过来辅助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使朱元璋更加信任他。

  李善长注重取信于民,建议严明军纪、禁止抢掠。朱元璋十分赞同,立即严厉整饬军纪,使百姓得以安定,由此朱元璋的队伍声名日振,附近百姓纷纷前来投奔。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胜利面前,朱元璋的部队士气有些松懈,掳掠事件时有发生。为整顿军纪,李善长精心导演了一出“假杀徐达”的好戏,这出戏十分奏效,使徐军攻克镇江后,秋毫无犯,镇江城内平静如常。朱元璋的队伍更得民心,大大推进了根据地的扩展和军事上的成功。从此,“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决于善长”。此后朱元璋率军频繁作战,李善长则始终居守应天府(今南京)。作为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府至关重要,朱元璋信任李善长,才将应天委托给他。而李善长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重托,他全力以赴,努力工作,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在很短时间里,便使应天将士和睦,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充裕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方,保证了军队的战斗,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立了汗马功劳。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达率领的朱元璋大军,在战场上东征消灭了张士诚,北伐攻取了山东,向南逼降了方国珍,接着挺进福建,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条件基本成熟,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谋士开始为朱元璋登基作好各项准备工作。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由李善长担当司仪,朱元璋在六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南面称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