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三百年_孙景峰/李金玉【完结】(92)

  明军作战时使用的陶蒺藜张辅先后四次交阯平叛,并建置郡邑,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交阯人最怕张辅。因此,当张辅回去一年后黎利又起兵造反,明政府几次派兵征讨,都无功而返。宣德年间,柳升再次兵败交阯,宣宗召集大臣廷议,打算放弃交阯,张辅力争也无法改变。明朝严从简论及安南之失的时候叹息说:明朝失去安南,第一在于不让张辅在安南镇守;第二在于驻守安南的官员贪暴,致使安南动荡不安;第三在于明朝大臣只会小门小户算计,而不看见保有安南的远利。

  永乐二十三年(1424年),朱棣以65岁高龄第五次北征蒙古,7月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死前召见英国公张辅嘱咐后事,命传位于太子朱高炽。

  1425年,朱高炽即位,是为仁宗。张辅掌中军都督府事,升太师,并监修《成祖实录》。仁宗在位期间,任用贤良,轻刑薄役,核查冤狱。“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但是仁宗仅做了一年皇帝就病死,由皇太子朱瞻基继位,为明宣宗。宣德元年,宣宗的叔父汉王朱高煦谋反,他想引诱朝中大臣武将为内应,于是派遣其属下枚青到英国公张辅家里游说。张辅把枚青绑起来送入宫内,并向宣宗请求率兵平叛。宣德元年(1426年)秋八月,宣宗亲自出征,张辅跟随军中指挥作战,在强大的攻势下,朱高煦被迫出城投降,乱事遂平,天下安定。张辅因功加禄三百石,朝夕侍奉皇帝左右,谋划军国大事,手握重兵,威名益盛。宣德四年,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

  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可谓人才济济。宣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也是明朝二百七十余年间的极盛时期。

  但可惜的是,宣宗也只做了10年皇帝就死了。1436年,英宗朱祁镇即位,当时吏部尚书蹇义已经死去,宣宗旧臣除“三杨”外,资格最老、地位最尊的就是英国公张辅了。因此,他倍受重用,凡是军国大事,重要政务,很多时候都由他来裁决。英宗为太子时,身边有个宦官王振朝夕侍侧,王振狡黠多智,由于英宗年幼无知,王振投其所好,得到信任,英宗即位后,王振被任命为司礼太监,并且称呼他为先生。王振逐渐大权在握,专擅朝政,飞扬跋扈,朝中大臣对他唯唯诺诺,不敢得罪。只有张辅不把他放在眼里,敢与他据理以争。这使王振对他恨之入骨,后来找了个机会弹劾张辅回奏稽延,将他抓了起来。但因张辅是历朝勋旧,王振也不能奈之如何,只是命杖其二十。太皇太后闻知,急忙命令停杖,但是已经来不及。张辅被杖后,太皇太后十分恼怒,召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入见。英宗东首上立,五大臣西首下立。太皇太后对英宗道:“此五大臣系先帝简任,留以辅汝,一切国政,应与五大臣共议,非得他赞成,不准妄行!”英宗表面答应,但是内心并不愿听从,反而更加宠信王振,致使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兵南下,侵犯明朝。英宗在王振的劝诱下御驾亲征,率明军50万北抗瓦剌。由于王振专权,张辅虽然跟随出征,但是不能干预军事,不能指挥作战。结果在土木堡明军大败,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张辅战死,时年75岁。后追封定兴王,谥号忠烈。

  四平安南的四朝重臣张辅(2)

  张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四次率兵征服安南,开疆扩土,战功为诸武将中第一。并“历事四朝,连姻帝室”,地位非常显赫。虽然如此,张辅为人却从不刚愎自用,而是小心谨慎,与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同心辅政。仁宣时期二十余年,海内晏然,张辅功不可没。

  “不带江南一寸绵”的况钟(1)

  明代运河戎克船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

  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这是江西靖安县况钟墓后清风亭里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用朴实无华的语句,高度概括、赞扬了一代清官——况钟清正廉洁的高贵品德。

  况钟(1383~1443),字伯律,明江西靖安人。二十四岁时被靖安县知县俞益选拔为县书吏。后来被慧眼识人的吏部尚书吕震举荐为礼部仪制司主事,任职期间,先后受到明成祖朱棣31次嘉奖。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被破格提拔为仪制司郎中。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被荐举出任全国税粮中心地区的苏州府知府,因政绩卓著留任达13年之久,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卒于任所。

  况钟在礼部任职十五年,口碑很好,因而得到内阁大学士杨士奇的器重。宣德五年(1430年),苏州等九个府空缺知府,明宣宗命大臣推选廉洁而有才能的官员去任职。尚书蹇义推荐况钟,杨士奇也赞成,于是宣宗任命况钟为苏州知府。他到任后,针对苏州吏治腐败的状况,首先大力整饬吏治。认真清查、审理较大贪污案件,经过多日调查,当众处死了六个贪赃枉法的胥吏,接着对苏州府辖下的官吏进行考核,“出贪墨者五人,庸懦者十余人。郡中不寒而栗”,罢免了一大批平庸无能的官员,选拔培养廉洁公正之士分任各级官吏。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他减削田赋,废除苛捐杂税。苏州官田的租非常重,一亩田“科米不等,少者一斗三升至四升止,多者自五斗至三石”。明宣宗虽下诏减免,但没有得到贯彻。况钟多次上奏请减官租,宣德七年(1432年),宣宗批准减去官田租七十二万一千六百石,荒田租十五万石,使苏州百姓负担大大减轻。他还率领苏州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兴修太湖一带水利,促进了苏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设济农仓,防备饥荒,赈济灾民。并修建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