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徐州北洞山楚王陵开凿在一座海拔}4米的石灰岩山体中,筑陵者觉其不崇,又在山顶上夯起高大的封土堆。另外,河南商丘永城梁王陵区已发现的数座崖洞墓,如夫子山l号墓、南山墓、黄土山墓、西黄土山墓等,它们所在山体的顶部也都夯筑有10米以上的封土,其中黄土山墓的封土呈马鞍形,夫子山l号墓封土呈覆斗形:,自高祖刘邦建汉(公元前206年),到献帝刘协失汉(220年),若将王莽新政权存在的16年计算在内,两汉(西汉和东汉)前后共存在了4}6年。西汉早期〔高祖一景帝),王陵兼用竖穴墓和崖洞墓,竖穴墓中以“黄肠题凑”墓居多,崖洞墓刚刚出现。西汉中晚期(武帝一王莽),竖穴木悴墓和“黄肠题凑”墓继续使用,崖洞墓非常流行,数量大增。东汉时期,木撑墓不用了,“黄肠题凑”墓被“石题凑”(用石代替木材筑砌停室)墓代替,崖洞墓被砖室墓代替。砖室墓成为最主要的一种墓葬形制。
南越王墓是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露出盖顶的。发现时,象岗已被下挖了17米多,墓坑的开口情况已不可知,封土情况就更不清楚了。类似于南越王在岩石上建造竖穴墓室的,还有湖南长沙象鼻嘴1号墓、陡壁山汉墓以及山东巨野红土山汉墓。红土山汉墓在发掘前仍保存有高出岩石面约10.2米封土堆。建于岩石山丘上的竖穴墓,或于其上再筑封土,或不筑封土。如前所述,南越王葬埋非常隐秘。孙权派数千兵士南下岭南寻找赵佗等南越王陵墓,欲掘家盗取墓中财宝,结果只找到了三主赵婴齐墓,盗走了墓中的玉玺、金印和宝剑等珍品。这些记载从侧面说明,南越王陵在岩石小山(亦即象岗)_仁没有再夯筑封土,否则,如此明显的地面标志,数千人遍地搜寻,不会不被发现的。象岗汉墓系南越国二主赵胡(昧)的陵墓,下葬于武帝时,当西汉中期。从建筑格局看,受中原王陵形制的影响,修建在象岗山体之中,而象岗在西汉时期,处于南越国都城—番禺城的西北角,属于都城的近郊。赵胡(昧)选择此地建墓,符合王陵建于国都附近的时代风尚。但它又不完全照搬中原王陵的形式,采用了以竖穴墓的形制为主,兼用崖洞墓的形制,是一座形制独特的陵墓。至于象岗古墓为什么采取了既类似于中原又有别于中原工陵的建筑形制,这一点可从象岗山本身的自然条件来分析推断个中缘由。
象岗山的原生岩为石英砂岩,在大自然的风雨侵蚀下,原生石英砂岩逐渐风化成砂质勃_}o南越王选中这里建造陵寝,想必本意是要建一座豪华气派的崖洞墓。但环境不由人,风化特甚的象岗,其强度已大幅度降低,有些地方使用普通的镐、铲即可挖开,是无法凿成坚固的崖洞的,因此只好在总体规划上采用了竖穴墓的形式。墓葬的修建次序是:先在象岗顶部风水好又便于造墓的比较平坦的地方,规划出墓口的平面形状、尺寸,然后向下挖掘,到一定深度(约20米)停止,在竖穴岩坑底部南端两侧横向掏洞成东、西耳室,在岩坑北部建造前室、主棺室,以及东、西侧室和后藏室。
赵胡(昧)墓的墓室建筑实际坑位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仅相当于中山靖王刘胜墓(502平方米)的五分之一,连长沙国王后曹撰的墓( 128平方米)也比它大得多。这无论从墓主作为外藩封国之王,或潜称“文帝”的身份来说,似乎都很不相称。这个差异应和南越国当时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的。在汉初,岭南地区要比中原落后,处于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阶段中,生活水平很低。汉兴几十年,经过秦代留戍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和南越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到武帝时,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才有了飞速发展。建国后广‘州近郊发现的南越王国时期的墓群也反映了这一史实。南越王国前期,墓的规模一般较小,随葬器物也少,大墓很少发现。那些规模较大、随葬器物丰富的大墓,几乎都出于南越王国的后期—汉文、景以后到武帝元鼎六年南越灭亡这一个时期。象岗赵胡(昧》墓与中原王侯墓相比虽显得过小,但在当时的南越境内却绝不算小,相反,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整座墓修在石英岩的地基上,这地基离山顶超过20米。也就是说,在动工建墓以前,先要从山顶向下挖一个20米深,面积略大于墓室底面的大坑。从已发掘出的墓室底部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来看,假设当时挖的大坑坑壁垂直,这个大坑的体积也有2000立方米左右。实际上,在施工时,垂直下挖一个20米深的大坑是很困难的,尤其象岗的石英岩,有些地方已经风化,如果垂直挖20米,几乎肯定会出现塌方。因此,挖坑过程中必须采用不断扩展坑壁,阶梯式扩方的方法,墓坑的实际工程量肯定要大于2000立方米。可以想象,在2100年前钢铁工具还很不普遍的岭南地区,要在石山里凿一个这样的大坑,该是何等艰巨!
我们的祖先在刚刚学会造房子的时候,是用木棍组成房架,用兽皮做挡风的墙壁。到青铜时代,中国北方的房子,主要是用夯土的方法来建墙,以木为柱;而南方的房子则主要是木结构的,用石头做材料的建筑.在岭南地区,目前只见到南越王墓一座。
经考古人员计算,南越王墓的墓室,一共用了750多块石头。这些石料后来经过广东省地质测试分中心以及社科院广洲地质新技术研究所施纯溪、朱照宇等专家的鉴定分析,其岩性主要是砂岩,其次是少量玄武岩,还有一两块花岗岩,砂岩比不上玄武岩和花岗岩这些火成岩坚硬耐久,但却容易凿打加工,在完全靠手工凿石的时代,它自然是首选的材料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