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清的帝国偏执与盛世张皇:糊涂读史_端木赐香【完结】(9)

  发现皇上也可以说“不”,万历心里可能有种报复的快感。如果说张居正让他失去了信仰,那么,立嗣则让他失去了快乐。后宫千万只母老虎,他就偏爱一只——郑贵妃。爱母及子,他就想立郑贵妃的儿——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可是明朝的官员(主力队员是东林党人)不干。从朱常洵出生(1586年),到朱常洛成为太子(1601年),万历与大臣们整整干了15年,也没有遂了自己的心愿。万历又不够心狠,当时他有几条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第一,学那先祖朱棣,作皇上乃是自己的家事,我说咋办就咋办,大臣们不同意,诛十族的干活;第二,立郑贵妃为后。但是有块绊脚石:原孝端皇后除了不生儿子外,其他没什么毛病,也休不得。皇后身体虽然病病歪歪,但是,按黄仁宇先生所言:“她偏不肯与皇上合作”,越病歪,越是能活,也可能是爱情撑的,反正最后她一直挺到1620年,这一年,万历也死了!

  史家喜欢谴责万历怠政什么的,真是饿汉不知饱汉撑。依我看,万历是越活越没了兴头。执政48年,万历天天打交道的,就三种人:一种,太监!二种,官员!三种,女人!太监们是阉人,自然无趣,官员们是考八股出身的精神上的阉人,也无趣!最后就剩下女人了,你可别说女人有趣,西门大官人就守着几个婆娘,还天天喊没兴头啊没兴头,最后都以身殉职了,更别提守着上万只母老虎的万历了。不信,30年的时间里,每晚给你饭桌上上一盘猪头肉,如果你不精神崩溃的话,你肯定同情万历。他执政将近半个世纪,就出了几趟北京城,还是去看自己的坟。看坟都不让多看,何况这坟从他十九岁起就开始建造了。人一出门就是看自己的坟,试自己的棺材,你说这日子还有什么兴头!

  第8节:“汪直”事件

  “汪直”事件

  2005年1月22日,上海《新民晚报》在A28版“中国新闻?聚焦”以头条位置刊发了一则惊人消息:安徽歙县柘林镇有人为明代大倭寇王直修墓立碑!该报道还配了两张新闻图片,图片说明分别是“由日本人捐资修建的安徽歙县柘林王直墓”(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所谓的“王直墓”其实是“王氏祖墓”四个字,大家一看配发的图片便知,我不知道该报记者是故意如此还是笔误)、“王直墓右侧刻有日本捐资者名字的‘芳名塔’”。

  消息传出,媒体与社会一片哗然。

  王直何许人也?

  王直,歙县柘林人,又名汪直、汪五峰,号五峰船主。汪直姓汪还是姓王,历有争论。明代的平寇将领编写《筹海图编》时,称他为汪直,后人修明史时也沿用汪直。到了近代,《辞海》的编写者,又认定明史错了,说他该叫王直。汪直对自己姓汪还是姓王没有做正面回答,嘉靖三十六年,他在上疏中写道:“带罪犯人王直即汪五峰,直隶徽州府歙县民”。据考察,明代柘林村既有汪姓又有王姓。而据黄宗羲称,汪直的母亲为汪妪,以及汪直的侄儿姓汪名汝贤,汪直的义子姓汪,可证实汪直姓汪,非姓王。其实姓王还是姓汪,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历史上的汪直到底是何等人物以至于日本人出资修其祖墓一事引起如此哄动效应?

  明人朱九德在他的《倭变事略》里对王直作了如下评价:“王直始以射利之心,违明禁而下海,继忘中华之义,入番国以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动,东南绎骚。上有干乎国策,下遗毒于生灵。恶贯滔天,神人共怒。”清人张廷玉修《明史》却说汪直“少落魄,有任侠气,及壮多智略,善施与,以故人宗信之。”这是当然的,《倭变事略》不会说汪直的好话,正如曾国藩、李鸿章不会说洪秀全的好话一样,反过来,如果明朝人能有机会写洪秀全,可能跟清人写汪直一样,多少也要给出几许嘉奖的。

  那么,历史上的汪直到底是何等样人?

  首先,汪直是个商人,明朝商人。商人在中国封建政府眼里,历来不是好东西。当然,也可能跟汪直的职业没有关系,因为刘邦并未经过商,单不事农业这一条,就足够被称作无赖了!

  其次,这得从明朝的厉行禁海政策说起。明朝朱元璋建国后,由于担心流亡海外的原方国珍、张士诚旧部与内地反明势力勾结起来反攻大陆,所以多次“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这一政策,可谓“双不”政策,即,既不让中国人出海经商,也不让外国人登陆贸易。外国商人擅自进入,当然以盗论处,而中国人一旦违反,则当众刺穿双耳,再犯,立即处死。历史上王直所在的家乡,人穷地薄,无以聊生,所以经商成为当地人的一条主要生计,徽商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商业群体之一,原因即在于此。汪直年轻时做过盐商,但因明制森严,动辄触禁,汪直感觉没有海外逍遥,因而转向海外贸易。嘉靖十九年,汪直与人结伙到广东走私。嘉靖二十一年,汪直在日本的平户建立贸易基地。

  嘉靖三十年,汪直的私人贸易武装成为中国沿海势力最强的海商集团,拥有兵众20余万人及载重120吨以上巨舰百余艘。这规模,堪与后世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俩的海上郑氏王国相媲美。这期间,汪直不断地向政府提出开放海禁的要求,期求做一个合法的商人。朝廷不仅未答应,反而派总兵俞大猷围歼汪直,汪直退至日本。此后,汪直开始报复明王朝,沿海抢掠,明政府竟抵挡不住。后来,汪直再次提出开放海禁、通商互市的要求。明政府难以在军事上战胜汪直,就利用汪直的心理需求,采取了诱降策略。嘉靖三十四年,浙江总督胡宗宪先将汪直的母亲及妻儿作为人质,汪直遂引颈受降。嘉靖三十八年,汪直被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