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达到占领武汉的目的,敌人会以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并着力加强华中派遣军的力量,把华北方面军的部分兵力调派给华中派遣军。以原先的情况,敌人的意图会是以一个军自郑州沿平汉线南下,以一个军自南京沿长江西进,从北面和东面分两路直取武汉,或者以北路为主力沿淮河西进大别山北麓,占领信阳后转平汉线南下,进击汉口,以南路自南京沿长江西进。由于黄河大堤刚刚决口,而且,通过查阅当地的气象和水文资料,我们发现在这一段时间,当地的降雨量会比较大,黄河的水位会不断上涨,这势必会加大黄河决口所造成的洪水的力度。黄河决口以后,洪水会沿地势南下,形成巨大的沼泽一般的泛滥区,并最终与淮河连成一片,使日军无法沿平汉线南下。那么,日军就不可能自郑州沿平汉线南下或者以主力沿淮河西进大别山,只能是以主力沿长江两岸向武汉推进,另以一部由淮河以南西进,再翻越大别山,进攻汉口,攻占我国的抗战中心武汉,并消灭我国军队主力。”
“就如同蒋委员长在开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所说得那样,‘上海、南京失守后,我们惟一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应在武汉,武汉决不容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武汉重心不致动摇,国家民族才有保障。这就是我们的战略。’武汉也是我军不得不守的战略要点。丢失武汉,对于我国的持久抗战,维持我国国际形象,增强友人的信心,争取外国的援助,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何守,才能以自己相对小的代价换取敌人相对大的损失,这就是值得研究的了。就像我们先前所说,重兵集结于武汉城下,和敌人拼消耗,对于我军来说,十分不利。我军应该在广阔的作战区域里,以持久战、消耗战,打破敌人速战速决之企图,确保武汉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使敌人不能达到速战速决之目的,而消耗疲惫之。此次作战,我军将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进退为重,而在于自动地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区,达成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说完这一段,郭汝瑰站到了讲台的一边,由刘建业来接替自己继续作说明,自己也好休息一下。
“诸位请看地图上武汉周围的地形,就不难发现,湖北的北面和东面,主要是大别山,桐柏山和伏牛山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这是我军可以充分利用的天然防御阵地。我军可以在这些山地,利用地形构筑阵地,拉着敌人进行逐山逐岭的争夺战,最大限度的迟滞和消耗敌人。预计将作为敌人主攻路线的长江两岸地区,沼泽湖港甚多,山岭甚少,丘陵也还有一些,在长江南岸还有鄱阳湖区,湖区周围河道水港密如蛛网。加上时近夏日,武汉周围的天气会非常的炎热,蚊虫会十分猖獗,在这种天气下作战,对于日军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是相当巨大的。所以,我们所作的总体构想是会战要以各战区为外廊,发动广大游击战,同时新构筑强韧阵地于湘东、鄂西、皖西、豫西各山地,配置新锐兵力,待敌深入,在新阵地与之决战,也就是将防御的重点设立在武汉外围地域,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将作战力量务立于外线地位与敌作战,确保机动之自由,特别要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的丘陵、湖沼,实施战略相持,争取作战4~6个月,予敌以最大消耗,同时以部分兵力在华东、华北开展游击作战以牵制日军。从远后方去牵制和打击敌人。从野战中去消灭敌人,这才能争取时间,加强起大武汉的防卫力量,建立起新的军备,以准备决定胜负的战斗。不论敌人故作声势企图在钳制方面吸引我军,或是一时的转移进攻方向,我各战区的作战部队必须坚持主动一改过去互不配合,导致被敌人各个击破的错误,必须在各自战区坚持长期抗战,发动游击战争,以纠缠和阻止敌人的深入。”
“为达到如上的目的,目前正处于豫皖边境的第5战区部队应以现在态势,确保大别山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负责大别山南北两翼及长江北岸的防务。同时,为了统一协调指挥在长江南岸作战的各部队,应当建立一个新的战区,负责武汉及长江以南防务。再从第一战区和第三战区增援部队,协助保卫武汉。在第五战区和统辖长江南岸和武汉防务的新战区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同时,我军各其它战区,都应寻找机会,向敌人发起主动进攻,消耗和牵制其它战场的敌人,使他们不能抽调出来参加武汉地区的会战。”
“为了增强防卫力量,我军还应该加紧在各条防线上构筑防御工事,在北起横店,南至贺胜桥,东起葛店,西至新沟的武汉城防区,构成以武汉为核心的大纵深防御阵地。在大别山麓,构筑的工事线主要有六(安)霍(山)线、立(煌)商(城)线、潢(川)光(山)罗(山)线、长(台关)信(阳)武(胜关)线。其最重要的阵地有六(安)商(城)公路的叶家集地区、商(城)麻(城)公路的小界岭地区及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地区。这些都应该尽快投入使用。在赣湘鄂边界,武宁横路区、修水铜鼓区、阳新辛潭铺区及湘北、湘赣铁路东段构筑起二线阵地。在安庆至武汉的长江江段,则继续扩建和完善马当、湖口、田家镇等江防要塞工事。”
“我军的此次作战基本方略应当是以聚歼敌军于武汉附近之目的,努力保持现在态势,消耗敌军兵力,最后须确保大别山、黄麻间主阵地,及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各要线,先摧破敌包围之企图,尔后以集结之有力部队,由南北两方面向沿江夹击突进之敌。以自力更生持久战为目的,消耗日军之兵源及物质,使敌陷入困难,促其崩溃,予敌以最大之消耗,粉碎其继续攻势之能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