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又一个文化之星产生了出来,作为宰相的拉施特的史学巨著《史集》自不用说,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的诗人萨迪,被歌德盛赞为“是一艘张满风帆劈波斩浪的大船”,而将自己比喻为“不过是在海涛中上下颠簸的小舟”的大诗人哈菲兹以及文学家哈珠·克尔曼尼都产生于合赞汗的时代。
在当时所有的蒙古汗国中,只有合赞汗进行过如此彻底的改革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后世的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在合赞汗统治下的伊利汗国,堪称蒙古统治的最优秀的典范”。④
三十多年后,伊儿汗国的宗主元帝国也有一个年轻的帝王试图进行合赞汗这样彻底的大改革,然而,只在位3年便被臣下杀害,一切也都功亏一匮。
那位帝王便是元英宗硕德八剌,他和合赞汗一样有眼光有魄力有能力,但却没有合赞的心狠手辣。
恶因善果,这可能便是辩证法了。
〖①(法)沙海昂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50、52、55、62、64、76、87、8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4
②《史集》第三卷,100页
③《多桑蒙古史》下册,301~302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④(英)加文·汉布里主编,吴玉贵译:《中亚史纲要》,15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十二、三征叙利亚
在与诏令、文牍、预算、书简打交道,并使国家不断走上繁荣的合赞汗,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旭烈兀的子孙。
他有责任为祖先争回失去的面子,去取得曾祖旭烈兀和祖父阿八哈所没能取得的胜利。
文治可以获得民心,但统治的稳固还要取决于军心。军心是需要胜利来获取的。
他必须用战争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改革的正确,自己并没有把军队变得孱弱。
虽然已经信仰伊斯兰教,虽然在马木留克王朝的眼中,伊儿汗国已经不是“异教之邦”,但领土问题是不能含糊的。
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叔祖父帖古迭儿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试图和马木留克王朝和好而遭到被推翻的命运。
所以,他必须夺回叙利亚。
1299年,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国库充裕,百姓归心。而此时的马木留克王朝却经历了一系列变乱,从1293年到1299年,将领们内战频繁,苏丹更换如同走马灯。
此消彼长,合赞汗认为时机到了。
是年10月,合赞汗召见伊斯兰教长、律士,征询出兵意见。教长和律士们受到可汗这样的礼遇,哪里还会扫兴,纷纷指出出兵必然胜利,可汗英明。
于是,合赞汗迅速集结起九万骑兵,每个骑兵配备五匹战马,另有五千峰骆驼运送军粮。
合赞汗将这支骑兵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妹夫忽都鲁沙为统帅,大将木来为先锋,自己率领中军,浩浩荡荡开向叙利亚。
自阿鲁浑汗之后,伊儿汗国军从来没有主动向马木留克王朝开战,被动挨打了十几年,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一路之上,合赞汗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凡是用庄稼喂马者处以死刑。原本惊恐不已的叙利亚人惊奇的看着这支与以往大不相同的“蒙古军”,抵抗意志大为丧失。而毫无准备的马木留克王朝没能迅速从埃及本土出兵抵挡,合赞汗的进军极为顺利。
12月合赞汗的中军抵达叙利亚北部最大的城市阿勒颇,守将不战而逃,随即进兵哈马特城,守将开城投降。
12月23日,大军到达细水,为了清洗征尘,合赞汗下令全军扎营,休息一天。
此时,马木留克军2万人在苏丹纳昔尔的率领下已经进入叙利亚,向着细水急行军而来。可因为战事太顺利,伊儿汗国军疏忽了情报侦察,对于敌军动向并不明了,合赞汗也认为敌人军队如此之少不足为虑。
结果,当合赞汗在自己的大帐中刚刚安顿,茶都没喝上一口,马木留克骑兵便呼啸而来。逼近了他的中军。
合赞汗的中军只有九千人,而左右两翼的主力部队距离中军较远,原本的人数优势成了劣势。无奈之下,合赞汗一面亲率中军拼死抵挡住马木留克军的攻势,一面急令左右两翼部队向自己靠拢,包抄敌军。
上午11点左右,双方在歆姆司正式接战,伊儿汗国军左右两翼部队按计划赶到战场,眼看合围将要完成,右翼统帅忽都鲁沙击鼓鸣号,大事张扬,马木留克军以为右翼是合赞汗所在的部队,全军不顾一切的向着右翼猛打猛冲。右翼军的任务是包抄,根本没有立即承受强力打击准备,被一阵猛攻打得晕头转向,顿时溃退下来。
右翼军溃退,不但导致合围的战略意图不能达到,还使得伊儿汗国军全线动摇。从旭烈兀开始,伊儿汗国军屡败于马木留克军,原本就士气不足,现在一翼溃败,军心眼看就要乱了。
在关键时刻,合赞汗亲自提枪上马,身先士卒冲出阵营,组织中路和左翼军队重整阵形压向马木留克军。看到可汗如此英勇,伊儿汗国军的将士们士气高涨,无不奋力向前。
马木留克军人数本就处于劣势,取胜的唯一希望便是击溃敌方一翼导致对方混乱,现在却成了双方的消耗战,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马木留克军彻底失败,众多将领战死,苏丹纳昔尔率残部退回埃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