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军乘胜追击,又先后破扎鲁特、巴林等部,各部首领不是战死便是被俘,相继溃灭。
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走投无路,只好率残部投奔林丹汗,希望能得到他的庇护。而林丹汗却没有原谅他,乘其穷极来投,兼并了他的人马,并出兵将喀尔喀其他各部被后金击溃的部众收归自己管辖,“服从者收之,拒敌者被杀”,用铁血给予喀尔喀联盟最后一击。原本在草原上有举足轻重位置的内喀尔喀五部,在后金和林丹汗的交替打击下,烟消云散。
这一年八月,后金开国可汗努尔哈赤病逝,给他的子孙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他死前发动的对于明和蒙古的两次战争,可说喜忧参半。宁远之战,是他最大的失败,也是终身的遗憾。而针对喀尔喀的战争,则是彻底孤立林丹汗,完全吞并漠南蒙古地区的关键一步。
然而,陶醉于扩充属民的林丹汗还认为努尔哈赤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若即若离的喀尔喀联盟被干净彻底的解决掉了,林丹汗对各部属民设置“达鲁花赤”,实施直接监管。对于安内的政策来说,似乎是很好的成绩。
但喀尔喀各部与科尔沁不同,虽然有过过错,但毕竟是坚决抵抗后金的中坚力量,不止一次的和林丹汗并肩战斗过。何况,他们是在后金的侵略之下而溃散的,本应该得到蒙古共主的怀柔。林丹汗的铁血政策,不但让喀尔喀各部属民伤心,更上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察哈尔本部八大营愈加动荡不安。
浑水摸鱼,是政治高手的惯用手段。而继承努尔哈赤的皇太极,军事能力稍逊乃父,政治能力却还要高明,自然不会错失这个机会。
登基不久,皇太极便着手对察哈尔本部的分化瓦解工作。1627年初,黄教的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受其指派,到八大营中的奈曼、敖汉两部进行拉拢。
两部首领都是林丹汗近支,对于汗廷都是忠心耿耿,虽然对于林丹汗的政策不满,却也不愿背叛。但看到察哈尔内部不稳,后金又咄咄逼人,奈曼部首领衮楚克巴图鲁便希望在林丹汗和后金之间作个调人,促成双方和解,给蒙古以修养生息的机会。于是和敖汉部首领岱青杜棱一起遣使后金,提出讲和。
皇太极当然不会同意讲和,但他却把敖汉、奈曼两部遣使后金的消息透露给林丹汗。这出反间计简直就是日后明朝袁崇焕被杀的翻版,只不过早了三年。
林丹汗见到自己近支的叔父辈老人竟然也会暗通后金,愤然举兵功掠敖汉、奈曼等部,连克什克腾部也受到牵连。
这莽撞的举动正入了皇太极的彀中。敖汉、奈曼两部首领受到这样的打击,心灰意冷,于是年9月“以数万人东投建虏”③。虽然各部属民不愿意跟着首领们背叛大汗,“其部分不肯往,多西投虎墩兔”④,可此事件使得察哈尔本部动摇。林丹汗的统治基础开始崩坏。
东面的喀尔喀联盟已经不复存在,内部的整合不但没有完成,反而更加混乱,作为盟友的明朝在战略上实施收缩,自己已经孤立无援。面对后金步步紧逼,林丹汗决定西迁,暂避后金锋镝,待将西面土默特、永邵布、蒙郭勒津、鄂尔多斯等部收服后再做计较。
1627年三月底四月初,林丹汗以多罗特部留守故地,自己率数十万部众西迁,拉开了他人生,也是蒙古历史上的大悲剧序幕。
〖①《满文老档》太祖朝(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647~649页
②《国傕》,卷88,天启七年九月戊子
③《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插汗寇边》
④《明史纪事本末》,补编卷三,《西人封贡》〗
六、西迁悲风
1627年,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崇祯皇帝朱由检登上了历史舞台。
登基伊始,年轻的皇帝便对明朝北部边疆的诸蒙古部落“尽革其赏”①。右翼蒙古土默特、蒙郭勒津、永邵布、鄂尔多斯等部一贯是所有蒙古部落中最富足的,除了其所占之地水草丰美外,很大程度在于和明朝的互市获得巨额利益,这也是“俺答封贡”以来数十年间明朝北部边防晏然无事的原因。崇祯帝的作为,使得“诸部哗然”,但崇祯帝并不在意——哗然又如何,尔等还敢犯我天朝乎?
但战火很快就烧起来了,1628年6月,大同受到蒙古军攻击,军民损失数万,连大同也险些失守②。而率领蒙古军的,不是土默特等部的首领,竟然是曾经明朝的盟友——林丹汗。
林丹汗怎么了?莫非疯了不成?
不错,此时的林丹汗被暂时胜利的虚火烧得已经接近疯狂了。
从西迁开始,林丹汗便没有丝毫的手软,没有派使者,没有劝降,在他的心中,对付同宗同源的土默特等部的手段,只有一个字:打。
1627年4月至7月,扫荡蒙郭勒津部,回归到元上都所在地;
10月,攻克土默特统治中心库库和屯城,土默特顺义王朴什图出逃,其兄弟鄂木布、色令等投降;
11月末12月初,歼灭蒙郭勒津部主力,“默尔根汗”白言及儿子仅率800人出逃;
1628年正月,攻掠永邵布部;
3月,击杀顺义王朴什图的叔叔五路黄台吉。
不到一年,西部右翼蒙古诸部被林丹汗秋风扫落叶般击溃,西迁的步伐出奇顺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