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队伍到达乌拉尔河沿岸。30日和31日,先锋部队烧毁库拉多斯卡亚、卡尔梅科夫、莫达山区和索罗奇科夫等防线的哥萨克据点。
2月1日,全部队伍渡过了乌拉尔河,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向恩巴河挺进。
面对这场突然的变故,俄罗斯帝国虽然震惊,但仍然迅速做出了反应。基申斯科夫被叶卡捷琳娜女皇下令逮捕,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惨痛代价。处理责任人的同时,女皇急令奥伦堡总督莱英斯多尔普和军团指挥达维多夫少将出兵截击,接着又派出特鲁本堡将军率领由哥萨克和巴什基尔人组成的骑兵团紧紧尾追。可由于渥巴锡的行动迅速,俄国军队被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女皇的命令成了空文。
但此时的俄罗斯帝国的势力已经达到了中亚,军队虽然没有追上,但还有藩属可以指挥。女皇的谕旨迅速传达到哈萨克小帐首领努尔阿里汗的手中,命令他堵截土尔扈特人。这离渥巴锡率队进入哈萨克草原,仅相差6天。
土尔扈特汗国在阿玉奇汗时代曾经帮助准噶尔汗国征讨过哈萨克,让其丧城失地,两家早有深仇。如今看到土尔扈特人在沙皇大军的追击下扶老携幼举族东迁,正好是报仇的良机。
努尔阿里汗立即组织军队向土尔扈特人发动了进攻,土尔扈特人猝不及防,为了保护老幼妇孺,不等部队集结起来便与敌接战,这是东归路上第一次也是最为惨烈的激战,9000余土尔扈特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2月中旬,队伍抵达伊什姆河附近的木哥扎雷山口的奥琴峡谷,这里是东进必经之路,但已经被哥萨克骑兵所扼守。渥巴锡派一支精悍的队伍绕过山涧峡谷,迂回到敌军背后,两下夹击,全歼守军。
队伍虽然得以继续前进,但沿途不断受到哈萨克人的袭击骚扰,人员、牲畜不断损失。当3月间到达巴恩河东岸时,又遭到严寒袭击,冻饿而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英国作家德昆赛在他的《鞑靼人反叛》中写道:“往往早晨醒来的时候,几百个围在火堆旁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已经全部冻僵而死去”。虽然这只是作家的描述,但凡是在冬天到过草原的人,都会明白,这种惨况决不会仅仅是想象而已。
惨重的伤亡让队伍人心浮动。渥巴锡为了安定人心,让洛桑丹增大喇嘛向部众传达七世达赖的语言“1770年~1771年,是土尔扈特回到佛召唤的中国最好的时机”③,在信仰的鼓舞下,所有人最终坚定了决心。
4月中旬,经过休整的队伍继续前进,击溃俄国和哈萨克联军,但在作战中再次损失大量人员,随后继续不断遭到哈萨克人小股部队的偷袭,倒下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躲避袭击,土尔扈特人进入了沙腊乌孙大草滩,这里缺乏洁净的饮用水,人和牲畜都不得不饮用草滩里的积水,结果,人、畜均染上痢疾,死者旋踵。这里的经历成为土尔扈特人心中永远的痛,直到现在,土尔扈特人之间除了“您好”、“家人可好”之外还有“肚子怎么样”问候语。
灾难仍没有结束。
6月中旬,当土尔扈特队伍行军到姆英塔湖时,陷入了哈萨克小帐努尔阿里汗与中账阿布赉苏丹5万联军的重围,通往准噶尔的道路被切断。渥巴锡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迅速派出使者与哈萨克人谈判,并同意送还在押的1000名俘虏,从而争得了3天的喘息时机。在养精蓄锐,调整兵力后,“就在第三天的傍晚,猛攻哈萨克联军,经过浴血奋战,牺牲了无数英勇战士的生命,成功突围,越过了姆英格地区”④。
“牺牲了无数英勇战士的生命”,这诗化的语言所隐藏的,依然是遍野的尸体和血泊。
为了避免再遭袭击,土尔扈特人绕巴尔喀什湖西南,走戈壁逾吹河、塔拉斯河一线,沿沙喇伯勒抵达伊犁河流域。
经过半年的跋涉,土尔扈特人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1771年7月8日,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的前锋部队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来相迎的清军相遇。清军所看到的,是一片凄凉景象:“皆为老弱孤独,妇女幼儿甚众,摇晃行走而来。至其游牧处观之,则饥馑疲惫者甚多。……看来已是甚为窘迫”⑤。
这支启程时17万余人的队伍,仅剩下66073人⑥,几乎所有的财物、牲畜都丢在了身后一万多里的路途上,而每一里道路,还有着十几个土尔扈特人的亡魂。
死去的人是为了活着的人继续活下去,故土已经出现在眼前,他们能够如愿以偿么?
〖①霍渥斯:《蒙古史》,卷一,第574页
②《厄鲁特蒙古历史译丛》,第四辑,第60页
③帕里莫夫著,许淑明译:《卡尔梅克族在俄国境内历史概况》,第72页,新疆人民出版社
④《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史纲》,第218页,1967年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月折档》,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日折
⑥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东返史事考》,《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思考》,316页,黑龙江出版社,1993年12月〗
五、被忽略的当事者
同样一段历史,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写史要力求忠实,而论史则千差万别了。
土尔扈特的东归,在现代的大部分历史学家眼中,都是悲壮而富有正面意义的事件,是“中华向心力”的有力注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