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种气势与我年轻时是多么的象呀!对于我来说,只要是人才,我都要用一用!”唐皇笑道。
“陛下不怕我是个不臣之臣吗?”刘镇宇问道。
“我重用的臣子,我还怕他有二心吗?哈哈!“唐皇笑道,不一会却又低头不语。“可惜我老了,最后还是走眼了,看错了安禄山!”
“你到秦州,干练之才,表露无疑,让我更是心叹不已。后来你献上天下之图。我当时血一下子沸腾了,原来天下如此这大!我要为大唐打下一个前所未有的疆土!”唐皇突然仿佛年轻了几十岁,但只是很短暂的事情,唐皇很快又恢复了老态龙钟的样子。
“可惜我老了,不行了,也爱贪图享受了。我勤政了大半辈子,太累了!”唐皇嗡嗡地说着。
“我把你当成了我自己,你去出征,仿佛我自己在出征。你屯军河西,许多大臣纷纷上奏你有逾越违制之举,都被我压了下去。立非常之功必行非常之举。你出陇右河西,战安西,西进万里。一封封捷报看的我是如痴如醉,仿佛我亲自打下那片广袤的土地一般!”唐皇的脸一片红润,语气激动,可以看的出当时看到战报时的心情了。
过了一会,唐皇慢慢的又低语下去了,“可是我知道,那是另一个我,不是现在的我。我嫉妒那个我呀,我现在为什么不能立下这样的功绩。于是我重用安禄山,希望他在东边也创出这样的伟业来。我知道安禄山奸猾狠毒,那又如何,成大事必要有非常手段。李林甫如此心计深沉的人还不是在我手心里吗?安禄山难道还能逃出我的手心吗?你的频频来信我就不当回事了。”
唐皇说到这里,低头不语。好一会儿,才有慢慢说道:“我错了,李林甫在眼皮底下,而安禄山却在远处东北,鞭长莫及,终于酿成大错!”
“当时安禄山造反,我才明白,原来现在的我是如此的昏庸无能。我不甘心,当你来信说要坚守潼关等待你的援军时,我刚好看到了叛军的情报,说他们已是强弩之末。我决心不必等你,我自己就能大败叛军,平定天下。可是我还是错了!”唐皇不由伏地大哭,高力士在旁边哭边劝道:“陛下保重!陛下保重!”
刘镇宇心里也是一阵凄然,原来是这样。
自己无凭无据,如何说的安禄山造反,只好连连暗示唐皇,可是唐皇却是这番心思。刘镇宇终于明白了。但是这次说不定对大唐也许这还是一次机会。
过了许久,唐皇问道:“你告诉我,大唐还有救吗?”
“有的,安禄山之乱现在也不足为其了。郭子仪、李光弼乃当世良将,只要没有乱命,加上臣的帮助,应该会很快平定安乱。”刘镇宇答道。
“那以后呢?”唐皇继续问道,他已经非常明白了自家王朝患了一种重疾了。
“陛下的意思是?”刘镇宇小心问道。
“我年事已高,我要考虑我以后的事情!安贼叛乱,已经让大唐重病在身,不仅是我,可能我的下两代才能扶正它!”
“陛下,这事关重大,臣不敢说!”
“你刘镇宇的忠心我明白,现如今最有取代大唐实力的是你。你完全可以废李家,或扶一傀儡,到时关东必会大乱,而你的七万雄兵却完全可以镇守关中。你再振臂一呼,安西各国响应,安西、陇右就改姓了!你一边据潼关,静观关东各势力互斗,一边将你的无敌铁骑尽数调回,再雷霆一击,天下就是你的了!”唐皇微笑着说道。
刘镇宇立即汗流背脊,伏地跪拜,“臣万死不敢行此不臣之事!”
“是啊!你就是没有行此事,所以才显示了你的忠义之心!大唐就全靠你了!”唐皇站起身来,对着刘镇宇倨了一恭。
“臣万死才能报答陛下的天恩!”刘镇宇泪流满面跪拜道。
过了一会,三人又坐了下来,刘镇宇开始为唐皇策划:“陛下正值春秋,我们还有时间。陛下可从诸王子中选一聪慧好学、坚毅果敢,拜为平叛总管,亲临战事,臣可陪在身边,一辅佐王子,以战功得将士民众拥戴,二可将臣的一些心得教于王子。如此陛下千秋之后,不惧后事蹉跎了!“
“此计妙哉!“唐皇明白,这是最好的办法,选一名王子临阵取胜,即可以挽回皇室的名声和威望,又可以得到军民拥戴,积累民心!还可以学习刘镇宇那一肚子的学问,可是这人选,让唐皇犹豫很久,“太子吗?倒是理当正选,可就是太懦弱了。”这一点刘镇宇绝对赞成。在刘镇宇那个历史里,太子即位后为唐肃宗,简直就是一无是处,造成了唐朝宦官专权的开始,最后还被一个宦官给吓死了。郁闷!
“还是二十四王子李崛,该子聪慧敏学,性格又坚毅,颇有太宗之风。就他吧!”唐皇终于决定了。
第二日,唐皇宣布封十九岁的皇二十四李崛为兴王,领天下兵马都元帅,封秦王、骠骑大将军刘镇宇为天下兵马副都元帅,总领平叛事宜,加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授兵部左侍郎,朔方节度使。并传令陇右、河西两镇,兵马回守驻地,严防吐蕃和其它诸异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