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道:“主公,曹操精通兵法韬略,又善用人,乃我军之劲敌也。但曹操亦是人也,亦有任人唯亲之鄙。今镇守并州的乃是曹操的同宗兄弟夏侯?拖暮钤ǎ褂胁懿俚亩硬苷茫偌由喜苁虾拖暮钍现罱允遣懿偾鬃濉!?
孟建问道:“曹操自姓曹,怎与夏侯氏是同族?”
郭嘉道:“曹操本姓夏侯,因其父曹嵩被中官曹腾收为养子,故改姓曹。因此,曹氏和夏侯氏亲如一家,不分彼此。”
孟建道:“原来如此。”
郭嘉接着道:“主公,曹操虽善用兵,但他的这些宗亲将领与曹操相比,则差得远了。曹操只因并州与司隶被黄河隔断,不好防守,若用外将,怕生异心,故尔派他的心腹大将夏侯兄弟来并州防守。但夏侯兄弟眼高手低,名大于实,实不足为虑。虽然并州地势险要,难以强攻,但我军当可以计取胜。”
袁斌问道:“计将安出?”
郭嘉道:“主公,根据斥侯打探得来的情报来看,并州的主要将领主要是三个人,一个是夏侯?桓鍪窍暮钤ǎ褂幸桓鍪遣懿俚牡谌硬苷谩4巳耍暮钤ㄐ约鄙倌保暮?耘扯伲苷酶瞧シ蛑隆h瞬⒎谴蠼牛灰蛲幸宰谑抑诺靡哉蚴匾环健nń裰疲煞侄浦!?
袁斌之所以带徐庶等四人随军,就是为了锻练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充分发挥他们的军事才能。他止住郭嘉,不让郭嘉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对徐庶等四人道:“孤军中会议,一向是各展所长,各抒己见。元直你们虽然是初来军中,名微年少,但是也是我军中一分子,你等心中有何高见,不必顾虑,可尽言之。”
徐庶、崔镒等四人各自看了看,还是崔镒首先发言:“主公,诸位大人,某有一言,望诸位听之。”
袁斌鼓励道:“州平不用多虑,尽可言之。”
崔镒清了清嗓子,道:“咳,以某之愚见,并州之险,首在太行;太行之险,首在壶关。只要我军能攻破壶关,则并州天险已失,必被我军所得。”
孟建道:“不然,以某观之,并州之险,在于黄河。我军若能多备舟楫,沿黄河西进,则可绕过壶关,直抵上党。上党守军以为凭借壶关天险,可以挡住我军,必不为备,我军突如其来,彼必弃城而走,则上党可不战而下。”
石韬道:“主公上次得兖、豫二州之时,所用之计甚好,吓跑了曹操,不费吹灰之力,白得二州。如能借以鬼神之事,则并州曹军必定军心大乱,那里我军再趁机击之,并州可得。”
崔镒道:“我觉得应该这样……”
孟建道:“不然,应该这样……”
石韬道:“你们都不对,应该这样……”
三人各持己见,吵做一团。
袁斌见三人争持不下,而徐庶则一言不发,在一旁沉默不语。
袁斌问道:“元直,你有何高见?为何一语不发?”
徐庶见袁斌点到了自己,一拱手道:“主公,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三人所言,俱有道理。不过,某正在思考,并州临近匈奴栖息的河套地区。如果我军攻打并州,匈奴的反应会是怎样的?”
袁斌笑道:“哈哈,元直之见,正说到孤的心里。不错,匈奴自单于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统其众,先是与白波贼和黑山张燕相依存。后来又依附于曹操挟持扶立的所谓‘大汉朝廷’。匈奴虽然被我大汉武皇帝(汉武帝刘彻)打得一蹶不振,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并州与河套向来是互为唇齿,夏侯兄弟一定会向匈奴求救,就算他们不求救,匈奴也不会坐视并州落入我们手中,此事尚需从长计议。奉孝,你之见呢?”
郭嘉点了点头,道:“元直之见,正与愚见相同,嘉正想劝主公借匈奴之兵以袭并州之后,令夏侯兄弟首尾不能相顾,然后一举破之。”
袁斌一挥手道:“奉孝不必多言,我为汉臣,与曹操争斗,乃兄弟之争也,焉能引狄夷之兵内犯,此事宁死不为。奉孝初来,不知我军规矩,孤不怪你,但下不为例。勾结异族之事,绝不可为,虽然可得一时之利,但百年之后,青史之上,难逃那悠悠众口,千载骂名。”
『84』第四卷统一北方第八十三章
郭嘉见袁斌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不主张借匈奴之兵来剿灭曹军。郭嘉马上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改弦易辙。
郭嘉对袁斌道:“主公,既然不同意‘借兵助剿’(总感觉这词很别扭),那就另寻它法。我军虽然不向匈奴求助,但刚才元直所言,有可能曹军会向匈奴求救,我军不可不防。”
袁斌问道:“若曹军真向匈奴求救,匈奴派兵响应,应当如何?”
徐庶道:“不如派人向乌桓首领蹋顿传话,让他警告匈奴首领呼厨泉,最好两不相助,不然,我军平定并州之后,就派兵消灭匈奴。”
众人正商议时,斥侯来报:“启禀大将军,曹军派兵大举增援河内,为首将领乃是曹彰与夏侯?!?
徐庶如今刚找到当参谋的感觉,马上发言道:“按刚才奉孝兄的分析,此二将一人生性勇猛,一人生性谨慎,正好互补。若要以计胜之,殊为不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