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着曹副主席的汇报渐渐深入,内容居然渐渐将这次印度尼西亚突然发生的排华骚乱和被夺走的病毒标本联系了起来。
“虽然经过我指战员的浴血奋斗,终于成功的从敌对势力手中夺回了活体样本,但由此而引发的骚乱却也从一个侧面给了我们一个着手掌握东南亚国际政治格局的契机。”
“经过中央军委全体常委的研究,我们集体提请中央从新审议由总参在几年前制定的‘破茧计划’……”
随着工作人员的发放,一封绝对超过三国演义厚度的文件袋被放到了所有与会者的面前,看着文件袋的封面上鲜红的“绝密”两个大字。一些文职部门的一把手脑门上立马冒出了一粒粒的汗珠。虽然大家都知道,能参与这个会议本身就证明了他们这些人还是被党和国家认可的。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感觉到一但打开这份文件,他们的命运,以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道路都将会由此改变,一时间大多数人不由发起了怔来。
等文件发放下去以后,军委的迟副主席突然站起身用一种充满信心的语气向所有人说道:“同志们,中国虽然一直强调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可历史却告诉我们,想要和平崛起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中国不想要战争,但那些抱着中国威胁论的所谓强权国家却亡我之心不死。而现在正是一个我们反攻的大好时机,中华民族能否的振兴崛起,成败就在此一役。”
“主席,您怎么看?”草草的翻阅了几页,早已经知道计划内容的国家总理向一旁正在仔细阅读文件的胡主席问道:“我们去年才刚刚用几百个亿砸开了美国的大门,达成了相互谅解和签定了一系列的经贸协议,如果现在执行这个计划,我们先前所做的工作不是全部付诸流水。”
正在浏览文件的胡主席问言,并没有立即做出回答。这份‘破茧计划’的实际制订日期正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总参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式制定了一份详细‘东南有事’紧急应对的作战计划。当然,如果这份计划只是简单的作战计划,恐怕在厚度上还达不到现在的水平,‘破茧计划’实际上不但是一份全面的反封锁作战计划,而且计划内容中还含盖了、政治、科技、经贸、战备、基础和军事设施建设、甚至反腐败等等多个方面的计划。
计划启动的先决条件有三:一、台湾宣布独立。二、中国在东南亚的海上石油生命线受到军事威胁。三、东南亚区域‘特别关注’国家的政权更迭。
而现在启动计划先决条件的正是第三条:东南亚区域‘特别关注’国家的政权更迭。
其实简单来说,自从1990年开始,美国的南亚政策就像是一个紧紧箍在中国头上的金刚圈,只要美国人时不时想起念上几句紧箍咒就会让中国疼痛难忍。首先在中国的东面,由日本和韩国构成的第一岛链死死的切断了中国入海的出路,而由台湾和南洋诸岛构成的第二岛链在战略战术虽然已经形成,可实际作用却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美国人的军舰并没能游戈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但是美国借伊拉克战局却成功将自己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有理有据的安插在了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的要害——波斯湾上。而且,在美国的刻意支持下,和中国一山相隔的印度也日渐向西方阵营靠拢,因此在美国的南亚战略部署上正渐渐的形成了了一个密不透风的战略合围之势。
因此,“破茧计划”的主要战略构想之一,就是当南亚国家一但发生政权更迭的时候,由我介入扶植一个亲华政权。借此打破美国战略上的包围和取得战略上的主动。
当然,仅打破战略上的合围是不够的。因此在计划中,还详细的就中国一但进入战略对抗阶段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局势和如何安排国内的政治、科技、经贸、战备等多方面的计划。
首先在国际战略上:
一、放弃泛和平主义的外交政策,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从根本上削弱和遏制台湾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使得台湾这颗棋子在中美战略棋盘上的成一棵死棋。尽量在政治领域着手,通过政治于经贸的双重影响下改变台湾地区的现政权结构和实体,并在恰当的时机一举收会,以完成中国民族的统一;东南亚地区应该寻求军事战略上的主动,尤其是海上通道必须采取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的办法加已控制,在印巴日趋紧张的关系中寻找着眼点和平衡点,在不影响我在中东地区利益的情况下,打开通往中东陆路通道。
二、寻求更多的军事、经济盟友,像朝鲜、巴基斯坦、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尼西亚、菲律宾,甚至文莱、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样的鼻屎大小的国家也统统争取过来。着重发展和北极熊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且寻求与其在军事、政治、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并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资源互补和资本互换,帮助加快俄罗斯的经济复苏。使其能在北约东扩和中东问题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将它推出去当作中国和平崛起的挡箭牌。
三、在欧洲问题上,我们应该着手研究如何更好的分化和遏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欧洲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以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盟不安定分子的联系,使欧洲形成一个以德法两国为轴心与其他欧盟国家对抗的局面,以寻求中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或得最大利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