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的这番三.不利,直让鲁宋两国的国君听得很纳闷,这完全是一个劲的让齐王不要出兵。不过孙膑既然是齐王的客卿、军师,要为齐国的利益着想是肯定的。因此鲁公便问:“三不利听来确实有些道理,不知三利何在?”
“这三利么?”孙膑看了一眼鲁、宋而公,便笑道:“却是不便说与鲁公、宋公听之。”
齐王见他模样,心知孙膑不是出言恫吓,但也心生好奇道:“无妨,还请军师直言。”
孙膑便道:“以目前消息,秦、楚、赵三国四十余万大军集结会稽城下,不日便会攻城。以此次秦军所摆出的姿态,快不过数日,慢不过三月,必破此城。若我大齐明春出兵,最早需在来年二月出兵南下,进逼广陵,则秦楚此时必为越国故地所绊,无暇东顾,此一利也!”
这番分析听来还算有理,鲁公姬奋便问:“敢问其余两利又是如何?”
孙膑却是去看齐王,齐王与孙膑相处经年,知道他意,便笑道:“但讲无妨!”
早就准备好了的孙膑当即笑道:“大王,膑曾有言在先,齐国出兵有三利,这其余两利便是可借鲁、宋两国,国内空虚之际,假道灭之。”
“啊也!当真是狼子野心……”鲁公大惊失色指着孙膑口不择言,宋公更是被激的挑起,喝骂道:“竖子尔敢……”
****
也就在齐国王宫里的军事会议正搞得有些剑拔弩张之时,数辆轺车却是经由魏韩两国直通的驰道进入了韩国的首都新郑,代表魏王出使韩国的丞相邓陵子盘腿坐在轺车上,透过车帘观看大有变化的新郑街道。
说来也怪,自打那年秦王嬴无敌领军至韩国迎接齐国公主之后,这韩国的朝野之间对秦人的看法便开始改观。之后更是私下里与秦国走得亲近,就魏国的间谍所了解的情况得知,这几年韩国大变样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韩侯身边有秦王的秘密使者给韩国出谋划策。
便说新郑,数年前邓陵子游历天下时也曾来过,在他的记忆里,这新郑除掉城墙、城门和王宫有些可取之处外,其余都是不堪入目。首先是城内的民居贫富极度分化,贫户住的土墙茅屋与富户的雕梁画栋交杂城中,那是相当的碍眼。而整个城内,除了直达韩侯宫殿的御道是铺石的大道,其余都是土路,遇到下雨便成了烂泥路。
而现在才过几年,邓陵子再次来到新郑时间竟发现大变了一个样儿。城墙、城门未变,可城内却是地覆天翻,原本的铺石大道此刻已然学着秦人那般全换成了青砖铺地,大道街面两旁的土房茅屋也全数推倒,效仿咸阳那般全部用青砖建起了四方的门面房,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看起来竟是比大梁还要繁华。
对于这个变化,邓陵子原先也从谍报网传回的消息中了解过,知道在嬴无敌四年,秦国曾经派了大约十几支由老世族子弟组成的官府商队前往山东六国行商。由于秦魏夙仇,这些秦国官商自然不能入魏国,便去了韩、楚、齐、赵等国,但其中半数留在韩国。
据称这些秦国的官商一入新政,便使了大把的金钱将四门通往王宫的道旁茅屋全数买下,而后招了工匠流民,拆了茅屋,且还用茅屋之材修葺道路,而后便在新郑城郊设了砖窑,搞起了建筑。
有了这批秦国商人的带动,韩国的本土商人自然也不甘示弱,集资加入了行列,只是短短两年便把新政的面貌涣然一心。而韩侯也在高人的指点之下,做起了军火买卖,韩国四大兵器作坊订单不断,自然上下游的各个行业也是得益、发展,国力竟是日渐充盈起来。
而更让天下各国侧目的是,韩国的军火生意不但越做越大,还越做越精。这个精可不是说的狡猾,而是韩国出产的兵器越来越精良。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国,南有楚国,西有秦国,可谓是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强弩,为各国所畏惧。
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最强弩据说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韩国之强,强在军备、弓弩,也正因为韩国有强如少府、溪子、时力、距来这四大家兵器作坊,才使得国土不肥沃,军力不强悍的韩国能与战国诸雄并立与世。
自打韩侯韩仁静听从了无敌辗转献上的良策展开了军火贸易之后,韩国四大兵器作坊的匠人们便卯足了劲。更何况韩仁静一口气向四家大作坊投入了国库所有,让四家招人集材,全力生产,也就自然从熟能生巧和产业化发展中得到了副产品——精益求精!
现下,原本需要整整一年时间才可做好的强弩,在韩国工匠的努力下已经大大的将制作周期缩短为三个月。当然冬天做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这类工艺不能被精简掉,但批量制造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每个步骤重复无数次,极大的提高了产能和产量,并且也带动了技术的进步。比如说,此次邓陵子来新郑的目,一是为了订购一万把弓弩,二是为了定制三万套士兵甲胄和相应的兵器、盾牌和防具护具。而邓陵子之所以来韩国订购,并非是魏国没有自己的军工单位,而是相比较起来韩国的军品更物美价廉,更实惠、并且质量更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