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救灾的事也立刻提上日程,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调集完毕,这次甚至动用了京城储存的物资,而李璋在慎重考虑后,决定亲自去忻州那边救灾,主要是这次的地震来的太突然,朝廷的准备并不充足,另外现在马上就要到夏天了,尸体很容易腐烂,大灾之后就是大疫,而李璋对这方面还是有些心得的。
李璋在后世时,中国也曾经发生过几次大地震,每次都牵动所有国人的心,李璋曾经还想去震区做志愿者,可惜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后来他更是去了国外,只能捐点钱出一点心力,不过在后世信息发达的社会,他还是懂得许多救灾的知识,特别是防治疫病这方面,更是无人能和他相比。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璋主动要求去河东救灾,赵祯也正愁找不到得力的救灾人选,现在看到李璋愿意跑一趟,立刻也同意下来,而且他还给了李璋极大的权力,到了河东可以全权处理,甚至可以调集附近几个州府的军队以供救灾之用。
物资与人员到位后,李璋也立刻启程,毕竟地震已经发生几天了,而且震区多山,地震把道路全都毁了,想要进入震区十分困难,而且灾民们死伤惨重,现在已经过去几天了,震区中的情况也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想到灾区的情况,李璋也是心急如焚,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的停留,甚至后来他觉得押送物资的队伍实在太慢了,索性在过了黄河后,先带着一队骑兵飞奔而行,准备先进入震区看看情况,如果当地的官府还在的话,也许可以借助当地官府的力量先把灾民组织起来。
几天之后,李璋一行人穿过太原终于来到了忻州边界,忻州这里山岳纵横,东西南北四面全都是山,其实忻州就是位于山川中间的盆地,这里也是后世山西五大盆地之一,另外黄河重要支流之一的汾水也从忻州穿过,导致这里的地形更加复杂。
而当李璋他们来到忻州北部时,面前就是阴山山系,其中山头众多,刚开始还有道路能行,但是往前走了没多久,竟然有一座山头崩塌,把整个官道全都给堵住了,甚至一部分土石还直接倾倒进了旁边的汾水河中,连河道都堵塞了一部分,这也导致汾水上游河面上涨,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土地被淹?
“除了官道之外,这里还有其它的道路通行吗?”李璋叫来向导问道,他们来到忻州后,立刻联系了周围的几个州府,这些府衙也都接到消息要全力配合李璋,比如这个向导就是忻州当地人,只是以前在阳曲县做小吏,家也搬到了那里,这次倒是逃过一劫。
“启禀定北侯,附近倒是有几条小路,只是小人也不知道这些小路有没有被毁?”向导立刻回答道。
“野狗,你跟向导去探一下路!”李璋当即向旁边的野狗吩咐道,这次他来救灾也可能遇到危险,不仅仅是天灾,更担心的是灾难发生后,人性也会被扭曲,所以李璋才带上野狗免得出什么意外。
野狗也立刻答应一声,随后带着向导去探路了,而李璋也没有闲着,而是吩咐人去附近的州府县城,命令他们组织民夫过来疏通道路,其实附近的州府也已经在做这些事了,比如之前李璋就见到有民夫在疏通道路,只是他们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组织,所以效果也很有限。
第六百五十章 河东地震(下)
依山傍水的官道被堵塞,李璋他们只能另寻它路,幸好向导知道的一条小路勉强还能行走,所以李璋也立刻率人绕路而行,不过这条官道他也通知了附近的官府前来清理,因为后方的物资队伍想要进入灾区,就必须走大路,其它的小路崎岖难行,车子根本过不去。
本来李璋应该留下来指挥着附近的民夫清理道路,等到后方的物资跟上来后再进入灾区才最安全,但是他已经等不及想要知道灾区的情况,因为这场地震的强度远超他之前的想像,毕竟连那么大的山头都崩塌了,而且这里还只是震区的外围,那么地震中心位置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山区道路难行,刚开始李璋他们还骑着马,毕竟速度快一些,但是再往前时,却发现道路断绝,有些山坡整个滑了下来,马匹根本不可能再往前了,幸好这里距离忻州也不是很远,所以李璋他们就下马步行。
不过到了晚上时,他们还是没有见到任何的人烟,而且这里已经是地震区,据说偶尔还会有余震,周围又都是山林,所以并不安全,李璋也不敢在这里休息,于是让人点上火把连夜前进,一直等到天快亮时,他们才找到一个开阔的地带休息了一下,随后再次开始赶路。
等到快中午时,李璋他们又绕到了官道上,只是这里的官道虽然没有被倒塌的山峰阻塞,但也扭曲的不成样子,整条道路就像是一根被人揉成一团又展开的纸带似的,地面上到处都是裂缝,道路两侧的山林倒塌,简直就是一副世界末日的场景。
“前面有村庄!”正在这时,忽然只见野狗从前面飞奔而来,他是到前面探路了,毕竟山川的地形复杂,又经历过大灾,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哪怕李璋带着不少的护卫也不敢大意。
当下李璋他们也加快脚步,前面的村庄也是他们进入灾区后第一次见到人烟,所以李璋也想找人问一下当地的情况,只是当李璋他们来到村庄前时,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只见整个村子已经被震成一片废墟,有些地方更是因为失火而被烧成一片白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