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的话一出口,李璋也露出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开口道:“我知道吕相的意思,陛下现在相信我,但并不意味着永远相信我,而且身处我这个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盼着我倒霉,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就可能面临着无底深渊。”
李璋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几分黯然的神色,虽然他极受赵祯的信任,两人之间也并不像君臣,反而更是朋友,但人都是会变的,谁也不能保证朋友能保持一辈子的友谊,更何况赵祯还是一位帝王,而李璋则是他的臣子,李璋现在的地位都建立在赵祯对他的信任之上,万一某天赵祯不再信任他了,那么现在的这一切都将为之改变。
“我倒是不担心陛下,你与陛下从小一同长大,想必比我更清楚陛下的性子,特别是还有太后在,只要你不谋反,陛下对你的信任就不会改变,只不过……只不过……”
吕夷简说到这里也露出犹豫的神色,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些大逆不道,本来不应该由他这个做臣子的说出来,不过他现在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马上就要走到了尽头,这让他也少了许多的顾忌。
想到上面这些,只见吕夷简终于下定决心接着道:“只不过从太祖、太宗皇帝开始,我大宋的皇室男子大都不怎么长寿,特别是陛下是先皇唯一存活下来的子嗣,想到先皇那些夭折的皇子,我也一直十分担心陛下的身体,如果陛下有个万一,新皇登基的话,那时才是你真正需要小心的时候!”
大宋的皇帝大都不长寿,赵匡胤不到五十岁就没了,赵光义和赵恒父子也没活到六十,特别是赵恒的儿子生一个死一个,好不容易只存活下来一个赵祯,所以朝堂上许多大臣都担心赵祯的身体,这也是以前为什么那么多大臣往宫里塞女人,就是为了赵祯早点生孩子。
李璋听到这里也明白吕夷简的意思,就算他能被赵祯信任一辈子,可如果赵祯去世,他的儿子登基,到时李璋的地位更高,如果他不懂得收敛的话,恐怕会被新皇视为眼中钉,纵观整个历史,这种情况简直太常见了,否则也不会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了,而像吕夷简这种历经数朝不倒的大臣也实在太少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赵祯也同样不怎么长寿,虽然他是北宋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但主要还是他登基的早,其实赵祯在五十三岁时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李璋也只比赵祯大两岁,平时他又注意养生,估计活个六七十岁没什么问题,到时他就要面临着朝代更替的问题了。
第七百五十四章 晏殊拜相
就在李璋探望过吕夷简后的第三天,这位执宰天下二十年的大宋宰相也终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赵祯也为此失声痛哭,随后在禁苑中为其服丧发哀,并辍朝三日,下令有关恤典从优,追赠太师、中书令,赐谥“文靖”。
对于吕夷简的去世,李璋也感到无比的悲痛,而他生前对自己的警示,也让李璋十分的感激,只是随着吕夷简的去世,宰相之位又空了出来。
对于新宰相的人选,朝堂上也是陷入到很大的争议之中,这几年随着大宋国力的增强,许多有能力的大臣也得到了提拔,特别是年轻一辈的官员中,更是涌现出不少的可造之材,而像韩琦、包拯、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人更是大臣中的中坚力量。
不过宰相可不仅仅只看能力,事实上资历与威望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新宰相的人选,从一开始就排除了韩琦这些资历威望不足的年轻大臣,于是最后经过商讨之后,赵祯也终于决定,暂由晏殊接替宰相之位。
晏殊是个天才,五岁时就有“神童”之称,而且他不是“伤仲永”中的那位小时神童,大时平庸的人,反而越长大越是博学,如果光是论才学的话,整个朝堂上也没几个人能与晏殊相比,而且晏殊的情商也是极高,在朝堂上人缘极好,很少与人为恶,这也使得他被任命为宰相时,朝堂上的阻力也是极小,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众望所归。
“陛下以晏殊为相,恐怕是想让国内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吧?”垂拱殿中,李璋笑呵呵的向赵祯问道,对于宰相的任免这种事上,李璋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这也与吕夷简生前的警告有关,虽然赵祯对他的信任并没有减少,但李璋依然刻意的回避一些朝堂上的事务。
“不错,晏殊为相阻力最小,虽然晏殊的能力不及吕相,为人也太过圆滑,但也正是如此,他在相位上时,也不会出什么差错,而只要他能‘萧规曹随’,按照之前吕相定下的框架来做,就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赵祯也笑着点头承认道。
“我以前和晏殊接触过,他的确是个很懂人情世故,又十分会做人的人,不过更难得的是他愿意推荐人才,之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都得到过他的推荐,别的不说,光是识人之能也足以成为一代良相!”李璋听后也笑着道。
当然了,李璋虽然夸晏殊是个良相,但也正因为晏殊太过聪明,平时为人处世也是滴水不漏,这种人做官是个人才,学问更是没得说,但却不容易做朋友,因为与这种人做朋友压力太大,而且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朋友,也会让人感觉十分的不真实,更不容易交心,所以李璋平时与晏殊也极少有交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