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完颜亮被洪过缠的没法子,无奈的答应下来,洪过现在送赵桓的棺木回国自是不可以,毕竟临洪镇还有一摊子是要处置,但是,洪过可以将赵桓的棺木,还有那些一同被囚禁在五国城的亲随宦官,带去临洪镇安置,等到时机合适了,可以用隆重的帝王礼节,将这些送回南宋。
这个条件,几乎就是完全答应了洪过的要求,洪过哪里还会拒绝,竟是当即离开座位来到完颜亮面前,撩起衣襟,对着完颜亮扑嗵跪下,蹦蹦蹦磕了三个头。
完颜亮一开始还在高兴,以为洪过终于肯就范,当他的臣子了,虽然有些患得患失,总算是完成了内心几十年的夙愿。谁知道,等洪过站起来一解说,他才明白,原来洪过是说,他是替那些赵宋的臣子来感谢完颜亮大恩。
这个哭笑不得的结局,让完颜亮颇为无奈,惟有佯怒之下将洪过撵出了皇城,反正这个小子现在已经心思不在这里了,不如大方些让洪过去五国城折腾。
洪过自是明白完颜亮为什么会如此开恩,所以他特意留在中都半月,将手上所有积欠的公务处理利索后,才正式登程前往五国城,这一次,他甚至带上了自己的母亲随行。
经过洪过一手打造,金国的财政条件大有好转,预计中的盈余还会更多,现在,受到山东两路的鼓舞,山东临近的河南河北两地,也就是金国的汴京府路和中都府路,也开始有地方的地主富户开始放弃田土,转而经营工场和海运,据说获利不小,看起来,洪过这个工商富国的思路,已经在影响一些这个时代的人。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洪过脑中想的,可不是如何让年末的财赋数字更好看,相反的,他要努力挤压和扣除很大一部分数字,让金国中枢的君臣们做出误判,认为现在金国的财政还不足以支撑一场大战。
原因们,很简单,就因为:今年草原大旱,蒙古部损失惨重。
第二六八章以武立国
第二六八章以武立国
洪过有洪过的立场和谋划。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帮助金国强大富足,还要让金国在此时无力南顾,所以,他需要一个大泥潭,将金国的国力全部投入进去,让金国的军队没有余力旁顾,也同时让完颜亮和金国的执政大臣们,对他更加依赖。
洪过预想的泥潭就是草原蒙古部。
别看金国击败了克烈部,收服了广吉剌和扎只剌,金国上下纷纷看好金国的军力,对金国朝廷进一步称霸草原充满希望的时候,洪过却看到,就金国的国力而言,支撑十万骑兵在草原征战还非常的勉强,至于将大量步兵派到草原作战,他根本就没考虑过,那完全是自杀行为。
只要蒙古的酋长脑子不发晕,只要草原上的部族略微团结,能看到一旦金国彻底击败蒙古,占据了草原腹心的厉害,相信那些牧民会奋起抵抗金国的军队。到时候,整个金国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北方,再也无力关注南边。
洪过这个计划非常庞大,也很冒险,没有一个被金国看重,而且能够在金国掌握大权的人来实施,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当他将这个计划,略略向赵瑗透露下,南宋普安郡王一下被他的野心吓住了,半晌没有说话,最终一把抓住了洪过的手,用极是凝重的语气告诉洪过:“今日起,我与洪改之结为兄弟,洪兄弟当留有用之身,能成则成,一旦事情有变,切记存下有用之身,故国还有诸多兄弟等你团聚,切切。”
想想那时情形,洪过不排除赵瑗有做作的成分,但也感觉到了这位赵宋皇子心中的激动,在那个时刻,赵瑗曾经对他的怀疑都化为云烟消失不见了。
这一次草原大旱,死去的牲畜以百万计,蒙古部向西远遁千里,早就躲到了北海。也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附近,那里据说水量丰沛,而且很多水源来自山上雪水,并未因为降雨减少而有太大影响。
何止是蒙古部,连蔑儿乞人,斡亦剌人,八剌忽人,都一发躲去了北海周围放牧,到了这个时候,以往的仇恨就暂时放下,一切都为了部族的生存。
现在根本不是进兵草原的时机,完颜亮再疯狂,还没达到要派兵深入草原万里,去北海岸边收拾蒙古的地步,反正蒙古部日后迟早要回来斡难河畔,金军有的是机会收拾他们。
对于金国在下半年的战略,政事堂的执政大臣们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是关闭金山隘口,坐等草原的旱灾过去,乘机积蓄实力准备来年发起攻击,另外一个。是趁着此时东部草原空虚的机会,派人沿着海剌尔河修建一系列的城堡,最终打通位于栲栳泺的骨堡子的后勤通路,派兵驻守骨堡子,成为金国深入草原的一柄尖刀。
两个方案各有好处,政事堂一时间争执不下,最后,还是重病的蔡松年提出来,这两个方案最好都去问问洪过,看看账房总管大人有没那么多的粮秣积储。
接到了政事堂正式公文前,洪过就已经接到了好几封宰相的私信,都是为自己的方案陈说厉害的,让正闷头开拓海上商路的洪过心烦不已,左思右想下,他回信中告诉政事堂的几位,现在金国的粮秣肯定是不足的,最好给他几年时间才能看到成效,前两年那种十万人的远征,他是不支持的,至于修城堡,他倒是肯掏这笔钱,但是他只能支持二十座驿站,每个驿站一百人,然后在骨堡子驻扎三千人骑兵和五千百姓,这已经是极限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