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擀篡位也并非没有恶果。
乌古敌烈两部的头领,都是撒八的朋友,本来就是看在撒八的交情上,才加入到这场提着脑袋的赌博。现在撒八已经死了,他们与窝擀的交情一般,同时看不上窝擀这种小人行径,于是两部的数万骑兵,在两位首领的带领下愤而北归,不再参与到契丹人的叛乱。
虽然因为乌古敌烈两部的离开,让叛军的实力大为削弱,可窝擀到底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很快就在草原上登基称帝,自称“大辽皇帝”,然后给手下大小头领都封了官职。
窝擀称帝,等于撕毁了与完颜亮的协议,断去了完颜亮的一条臂膀不说,更因为他在称帝前鼓动人心的宣传,让完颜亮一夜之间成了“新辽国”的大敌,为了报天祚帝子孙的大仇,窝擀准备南下首先攻打完颜亮。
事情发生的非常突然,加上又是远在千里之外,完颜亮此时的精力都用在整顿地方,防备中都的袭击上面了,还真是对契丹人的事情一无所知。一场巨大的危机笼罩在正隆天子头上。
此时已经是正隆八年开春了,也是大定二年,中国北方的分裂局面依旧,两个天子,两个朝廷互相虎视眈眈的,好似随时都要扑过去杀个你死我活。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完颜乌禄动员出来三十多万兵马,分出五万人收复了中都大定府,又派了五万人前往蒲与路。准备收取东海路,也就是高丽故地,至于其余的二十万,一股脑的被塞在中都,准备拿来对付大名府的正隆天子完颜亮。
完颜亮也没闲着,他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一方面重新任免了一批大员,将朝廷的班子完善起来,一方面向河北其他地方以及河东地区派出使者,当然了,他也没有忘记向东海路派去新的都总管,如果能够全面接受东海路,就不仅仅是多了条退路,更可以马上拉平他与完颜乌禄之间的差距。而且,完颜亮还将仅有的几座州县城市整备好,抠出了万余兵马进驻大名府,总算让三四万硬军从守城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了机动兵力。
虽然完颜亮的实力并不强,可他毕竟是大金国十余年来的天子,占住了大义的名份,饶是韩易与仆散乌者,接到了完颜亮的圣旨时候,也都纷纷表示了臣从。至于是不是真的照做就是另一码事了。
一开春,完颜乌禄就出动了兵马,缓缓向大名府压迫过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迫使完颜亮与他决战,用人数上绝对的优势,抵消掉精锐硬军的差距。
面对这种局面,完颜亮从容应对,他现在虽然地狭人弱,可占住了一样好处,那就是省粮食。三四万军队,加上大名府的防军也不过五万冒头,大名府城内粮秣非常充裕,足够他们吃上一两年的,相反的,完颜乌禄看似强大,可那三十万人就是他最大的负担,若是短期内不能分出胜负,完颜亮倒要看看,完颜乌禄如何解决三十万机动部队的粮草?
见到完颜雍出兵压迫,完颜亮毫不示弱,当即点检了兵马迎战。不仅仅是自恃了硬军的勇锐善战,完颜亮心里还有另外一层依仗:那大名府乃是北宋时代的军事重镇,负责了对北方辽国燕京的警戒,大名府以北诸城都被修筑的非常坚固,虽然经过金国入主中原的大战略有残破,可是那场战争中,河北诸城更多的是自行开城投降,绝少有顽强抵抗的。恰恰是这些抵抗的城池,无不成为金军嘴里难啃的骨头,令当时正是上升势头的金军吃了老大的亏。
所以,完颜亮打定主意,只消将战线向北推进,直到河北东路的景州,占住景州的治所,位于运河东岸的东光城,一方面可以依靠运河保持与大名府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可以依赖运河防线,牢牢卡死完颜雍大军南下的步伐,让完颜雍进退不得,陷入了与他对峙并大量消耗粮食的困境。
完颜亮这个算盘打得是噼啪直响,也真个见效,他占据东光城后,迫使完颜雍不得不东渡运河,将个东光城围个里三层外三层,可是,除非完颜雍彻底截断运河。否则的话,大定军就算人数再多一倍,也无法断绝了东光城的内外交交通,十余万兵马只有眼睁睁看着东光城每日升起的炊烟发呆。
完颜亮不仅仅是困守城池,他手里可是三万硬军精锐,若是仅仅坐守东光城岂不是浪费了?是以,东光城里的兵马,每隔三五日就悄悄溜出来,或是在完颜雍背后的粮道骚扰一圈,或是在联营外面点火击鼓下,搅和的完颜雍日夜不宁,眼看着就要困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突然传来消息:契丹大军南下!
听到这个消息,完颜雍就是一阵心颤,他在这里进退维谷,契丹人的骑兵如果击破大定府的防线,他就必须迅速退兵退守中都城,以保住中都与辽东各地的联系畅通。可是,在三万硬军眼皮底下退兵,这个难度是不是有些大了?
完颜亮并未如旁人看的那样轻松,契丹没有联络突然南下,已经让他心中狐疑,按照与完颜撒八达成的协议,契丹人要在北面加大袭扰力度,最好能洗掠整个辽东甚至会宁府路,让完颜雍无法从东北面广大地区征集到一粒粮食。为什么撒八没有遵守协议,反是大举南下了?
契丹这次南下的速度极快,数万马队迅速席卷了北京路和中都周边地区,然后马不停蹄的冲向了南面,大有掺合进东光城周围大战的架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