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王崇北的回答让洪过失望了,邵宏渊也知道襄阳的重要性,所以,这厮根本就没去鄂州,直接来襄阳上任的,此时就在城中。
听说襄阳有人看着,洪过略微失望,他只好转而去问近卫军的情况。
谁想到,一提起近卫军的近况,那王崇北竟然现出一丝迟疑的表情来……
第七部#183;宋伐,以大宋的名义第二九六章襄阳兵变
第七部#183;宋伐,以大宋的名义第二九六章襄阳兵变
在从方城到南阳的路上。洪过就在不断的检讨自己,为什么在金国的时候就风生水起,天不怕地不怕的敢闯敢拼,怎么反而回归南宋后,竟然束手束脚放不开自己,先在海州不敢放手收编义军,后来在汴京忍受李勤这等人的窝囊气,现在到了南宋,他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宋政府,如何与宋朝廷上下的官员相处?
在海州时候,洪过心中有了定计,只要宋政府做的不是太过分,他还应该尽量维持自己与宋政府的安稳局面,毕竟,他要发动北伐还要依靠南宋的人力物力,没有了南宋朝廷上下的鼎力支持,是干不成这等大事的。
饶是洪过有了这等盘算,可听说了近卫军的近况后,还是气的眼睛瞪起,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原来。王崇北告诉洪过,自从近卫军来到襄阳附近后,邵宏渊就想将其收编,奈何统帅近卫军的是个浑人,平日只听洪过命令,这才顶住了邵宏渊的命令,但是,这个举动也令邵宏渊非常恼怒,不仅切断了近卫军的粮秣供应,连随同近卫军一起逃难来的北方百姓,也没了吃喝粥场,此时近卫军过的非常艰难。
顺着白河穿过光化军,大队人马很快接近了汉水,到达汉水北岸,也就到达了襄阳的最后一道门户:樊城。
一路之上洪过沉默不语,脸色虽是平静,但只要是个正常人,就能够感觉到他身上充盈的气场,随着越来越接近樊城,见到白水两岸野地之中,到处遍布着挖野菜剥树皮,抠老鼠洞捕捉野鼠的百姓,那股子怒气越来越浓重。
总算有一点还好,进入光化军后,就时不时可以看到有路边开设的粥场,虽然施舍的稀粥没多少米粒,可到底能给百姓一口热乎吃喝。就算填补饱肚子,好歹也没有几个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开设粥场的是用一个名叫南荣大善人的家伙的名义,听到这个名字,洪过立时有所领悟,走过去到粥场报出名字,粥场里忙活的伙计立时过来见礼,果不其然,都是洪家商号在南宋各地雇佣来的人手。
只是洪过不明白,他的洪家商号在南宋是正经买卖,为什么要开设粥场还要用南荣科彧的名号来掩人耳目?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么?
一路上也不断经过南宋地方州县,那些个地方官勉强出来见见洪过,然后飞一样逃走掉,就好像洪过身上有什么瘟疫似的。倒是一些巡视的御前大军的官兵,听说是洪过率人南归,多数现出敬仰的表情,甚至有人如王崇北一样,自发的跟从洪过前去襄阳。
洪过自己只有两千多人马,加上自发追随来的南宋军卒也不超过五千人,可是,跟在洪过身后的北方难民就是以万来计算了,无论是跟着洪过进入宋境的。还是沿途听到洪过到来后,又加入队伍中的,这样的百姓足有几十万人,所过之处就是漫山遍野的人头,吓得南宋州县的官吏急忙忙的派人警戒,生怕这人海变成暴徒,将自己治下淹没了。
等到了樊城,此处是襄阳要塞,城南有大桥跨汉水与襄阳连接,樊城的地方官更是直接受到襄阳官吏的指挥,驻扎有数千兵马,戒备森严不可逾越。
洪过还没等到达樊城,就接到了樊城统制官派人送来的军令,勒令洪过就地停住脚步,所有兵将等候派来的军官点检兵马人数。
看看那个倨傲的传令军官,约莫就是个使臣模样,属于军官中最低等的,却胆敢在一个节度使面前趾高气昂,洪过转过头淡淡的问王崇北道:“洪某刚入南朝境内,对南朝的官制不大熟悉,不知道我这节度使究竟官至何等,与一个统制官相比,哪个更高些?”
王崇北一听几乎笑喷了,洪改之在南宋早有词名,一首《黄金错刀行》名扬天下,现在故意装蒜来难为对面的小使臣呢。果然,一听洪过的话,那个传令的小使臣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王崇北却不管这些,那樊城统制官乃是邵宏渊带来的亲信。并非鄂州御前大军出身,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个“空降干部”,那人带来的亲信平日里狐假虎威的,早让原先鄂州大军的军将看着不爽了,现在能有机会修理他们,王崇北自是不会错过,当即回答了洪过,高声告诉所有人:当然是堂堂的节度使大人位高权重,乃是朝廷重臣,不要说区区一个统制官,就是身在襄阳的制置使大人,也在官位上略低于节度使呢。
王崇北只是顺嘴一说,没想到,听到洪过的耳朵里,却是另外一番心思了,但是洪过不动声色,仅仅瞥了一眼那个小使臣,就纵马继续前行。
等到达了樊城郊外一看,把个洪过直气得火冒顶梁,原来,就在樊城郊外随便扎了一个很大的营地,所有近卫军都被赶进营地里,在营地外面遍布鹿角荆棘。还有几千人弓上弦刀出鞘的在这里“保护”,一个个虎视眈眈的盯着营地中的近卫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