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京城里有个叫郑武平的兵部指挥使病殁出殡,王山望见送葬队伍中有个年轻貌美的妇人,很是心动。一打听才得知,那位美妇是郑武平的小妾姜氏,于是王山便找了个机会与那姜寡妇搭讪。
而这姜氏也是个轻贱之人,得知王山是王振的干儿子,一来二去便和王山打得火热。王山被妖艳的姜氏迷得神魂颠倒,遂毅然决定要娶其过门。
谁知郑武平的正妻李氏得知此事后气愤异常,心想夫君尸骨未寒你姜氏就和别的男人勾搭成奸,这成何体统!所以这门亲事遭到了李氏的坚决反对,她执意要求姜氏必需守寡满三年后才可再嫁。
王山见李寡妇竟敢和自己过不去,便决定除之而后快。继而教唆姜氏前往都御史衙门击鼓告状,称指挥使郑武平是被其妻李氏投毒杀害的!
而后王山又使钱买通了当时的都御史王文,王文收了钱便将李氏抓来衙门严刑逼供,李氏屈打成招,被迫认罪。
兵部指挥使被妻所毒杀的大案不禁惊动了大理寺,大理寺少卿薛宣决定亲自复核此案。经仔细翻阅卷宗,薛宣觉得该案件疑点重重,遂驳回案卷要求重审。
王山听闻此消息不禁惊恐万分,一旦翻案成功,不仅娶不到美人,连自己唆使姜氏诬陷李氏的阴谋也将彻底暴露。于是王山不得不向干爹王振求助。
王振得知此情况后不禁震怒,心想王山是我王振的义子全京城皆知,难为王山就等同于难为我,薛宣也太不把我王振放在眼里了!
王振遂把都御史王文唤至府中,要其指控薛宣是因为收了李氏的贿赂才帮其翻案。至于证据,那好办,只要在李氏的招供状上加几个字就成了。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是总管全国刑狱案件审理的行政机关。而大理寺官员若犯了法,一般都得由皇帝亲自审问,现如今皇帝却将理政大权交给了王振,那薛宣受贿的案子就等于是由王振来判决。
这就是王振的如意算盘。
就在薛宣百口莫辩岌岌可危之时,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右侍郎王骥从边关巡察归来。
听闻因指挥使郑武平暴毙而牵扯出一桩错综复杂的大案,且大理寺少卿薛宣亦被卷入其中,邝埜遂对王骥说道:“我等与薛大人相交多年,他的为人你我都了解,绝不可能因贪贿而替人翻案。且郑武平乃兵部之人,而今眼看薛大人即将因郑武平之事蒙冤获罪,我等身为兵部掌事,绝不可袖手旁观!”
王骥回道:“邝大人说得是,这事咱兵部不能不管!”
于是邝埜和王骥即刻带领兵丁将郑武平的小妾姜氏揪到兵部问话。
被一大群当兵的凶神恶煞般怒视,姜氏哪见过这种阵势,不等邝埜等人细问姜氏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并签字画押。郑武平案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但为了不和王振彻底对立,邝埜只说是姜氏因不满郑武平正妻李氏阻挠其改嫁而怀恨报复,并未将背后教唆的王山牵出来,王山算是躲过了一劫。
最终结果是:郑武平之妻李氏无罪释放;大理寺少卿薛宣官复原职;都御史王文徇私枉法,撤职查办;郑武平小妾姜氏诬告他人,流放边关!
面对如此结局王振很是胸闷,他意识到自己目前虽然名噪一时,但还远未到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步,比如掌握实际兵权的兵部他就奈何不得。要想抗衡兵部权霸京城,就必须寻找一个强势盟友,于是王振想到了锦衣卫。
锦衣卫是朱元璋一手创立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领导,拥有巡察缉捕特权,连大理寺都无权过问。王振正是看中了锦衣卫独立于国家司法体系之外的特点,妄图拉拢其为己所用。
当时的锦衣卫正副指挥使分别是马顺和郭敬,王振将他们请到府中盛情款待,而后当着二人之面痛陈兵部和大理寺如何沆瀣一气,不把他这个司礼监放在眼里。其间王振特别强调,兵部的邝埜和王骥之所以如此嚣张跋扈,是因为他们骨子里歧视宦官,觉得太监都好欺负!
马顺和郭敬听罢皆义愤填膺,兵部竟敢看不起宦官?!别以为我们身上缺了个零件就不把咱当人看,我们锦衣卫可不是好惹的!
见王振清晰表达了欲和锦衣卫结盟之意,马顺和郭敬便爽快答应愿与王振共谋大业。一方面锦衣卫和兵部之间早有矛盾,过去只是隐而不发而已。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王振与马顺、郭敬都是阉人,生理上共有的缺陷使他们彼此“阉阉相惜”,遂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三人相谈甚欢,随之结为把兄弟,并誓言定要干出一番惊天伟业,让阉宦之人不再受世人的鄙夷。司礼监与锦衣卫从此结成了利益联盟,至此一个太监阶层的利益集团正式形成,世人称之为“阉党”。
数日后,王振进宫面见皇帝朱祁镇。
见恩师前来,朱祁镇激动的说道:“这阵子多亏有先生替朕打理国事,朕自感轻松多了,先生您真是朕的左膀右臂啊!”
王振听罢一个劲的磕头道:“为皇上分忧那是奴才的本分,今后奴才也始终会兢兢业业替皇上办事,绝不辜负圣恩!”
而后王振又说道:“奴才有一情况须向皇上禀奏。”
朱祁镇问道:“先生有什么事?尽管直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