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王振和郭敬关起门来说话时,面对王振的追问郭敬不得不将事情真相和盘托出。王振闻之大怒,斥责郭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并声称待回京之后定要将此事彻查严办!
其实王振这也只是一时气话,他是不满郭敬竟然背着自己独自捞好处,但并未真的想治罪郭敬。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振的这番话从此便在郭敬心中深深埋下了心结。
虽然大同城下一役明军丢盔弃甲输了个底掉,但瓦剌兵马却十分忌惮朱祁镇率领的这五十万大军。眼见攻城无望,也先便见好就收的撤军了。
既然敌人已撤出国境,那朱祁镇亲率大军北上逐寇的战略目标就已达到,于是邝埜便谏言皇帝只须留下精干将领镇守大同,御驾就此便可回京。
王振却对邝埜的主张很不以为然,他认为也先完全是惧怕大明天子亲率的这五十万雄师,以至望风而逃。既是如此,那大军就该乘胜追击!
就在邝埜与王振争持不下之际,朱祁镇终于发话道:“敌寇虽然退走,但却抢夺了我大明那么多钱物、杀害了我天朝那么多军民!看到大同城外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惨状,朕心至都今难以平复。朕若就此回京,则千万名战死将士的血仇何以得报?朕又该如何面对牺牲将士们的在天英灵?!”
王振听罢立刻连声附和道:“对!对!皇上说的极是,我堂堂天朝岂能如此便宜了也先,一定要将其彻底剿灭方可罢休,陛下英名!”
既然皇帝决定了要追击敌寇,邝埜等人便不好再有异议,于是大军休整一日后便即刻开拔准备追缴蛮敌。
然而大队人马刚刚启程,王振却又突发其想。他欲让圣驾转道家乡蔚州,自己则来个“衣锦还乡”,好以此炫耀一下自身今日的权势与地位。
若要转道蔚州,大军就得折返南行徒耗路程,军中将领与随军官员对此自然是一片反对之声。
王振自有妙招,遂去恳求朱祁镇。
王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朱祁镇诉道:“奴才自入宫侍奉皇上以来已有二十余载,期间还从未回家乡探望过。而今得此机会,请皇上无论如何要成全奴才,赐奴才一解这二十余年的悠悠乡愁哇!”
看着王振这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朱祁镇实在于心不忍,只得勉强答应了王振的请求。于是大军刚出大同便转头朝东南蔚州方向行进而去。
由于除朱祁镇和王振之外只有邝埜等少数要员知道大军是要绕道蔚州而后仍将继续北上,而数十万基层官兵并不知晓王振的意图,只是被动接受高层的驱遣。
见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朝东南方向开进,军中争相讹传,称天子这是要班师回朝。于是乎几十万将士紧绷着的战斗神经顿时松懈下来,斗志基本荡然无存,一派欢天喜地误以为马上就能荣归故里的亦是大有人在。
王振如愿以偿的回到了蔚州,并在家乡大肆炫耀了一番,弄得整个蔚州县城鸡飞狗跳。那般情境可套用一句现代台词来形容:乡亲们,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待王振在蔚州出够了风头,大军继而折返掉头继续北上行程。如此搞得众军立时摸不着头脑,这般来回折腾,是在把我们当猢狲戏耍不成?一时间军中怨声四起。当得知部队最终是要出关作战时,众军竟一片哭天怆地,兵士们早已没了打仗的心思。
然而低靡的士气与混乱的行程还不是当下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令邝埜感到忧心忡忡的是:因为前期准备过于仓促,军中粮草根本没有备足,现有存粮完全无法支撑大军长期在外作战。
原本邝埜是想调拨大同城内的储粮以供军需,无奈大同一半的粮食被郭敬给糟蹋了,余下的根本不足以解决问题,再说大同城内军民也需要吃饭。
此番来到蔚州,邝埜见蔚州田间秋麦正熟,于是便请示朱祁镇能否将这些麦子征用充作军粮,以解燃眉之急。
王振知道这事后顿时怒不可遏,大声斥责邝埜道:“蔚州百姓每年都按时向朝廷交纳税粮,从未迟误。而今你邝埜却欲这般强取豪夺,是何居心?!”
这次王振可不是在故作姿态,他是打心眼里真的想要维护家乡父老的利益。王振从小也是贫苦出身,深知蔚州乡亲们种点粮食不容易,去掉每年交给朝廷的税粮,所剩也不过只够糊口而已。若强行征收了今年的秋麦,那蔚州百姓就只能啃树皮草根度日了。怎么说蔚州都是自己的老家,王振内心确实不忍看到家乡父老受此磨难。这也是权阉王振身上所残存的最后一丝人性。
听了王振的表态朱祁镇亦说道:“邝爱卿此举确实不妥,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他们每年都向朝廷缴纳税付。如今你又要朕强征百姓口粮,这岂不是在逼朕行暴君之策么?!”
邝埜辩解道:“臣不是要逼皇上做暴君,只是眼下情势紧迫,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军士们吃不饱饭如何打仗,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
朱祁镇厉声回道:“莫再说了!朕宁愿自己饿肚子,也决不会去强取百姓的粮食!”言毕遂拂袖而去。
见皇帝为此龙颜不悦,王振自感万分得意,他狠狠地瞥了邝埜一眼,随即便跟在朱祁镇身后扬长而去。现场只留下邝埜一人呆立原地,半晌回不过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