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石亨知道眼前这拨人包括自己在内不是勇无谋就是胸无点墨,团伙中还缺个能够运筹帷幄的军师一级角色,便询问许彬和曹吉祥,是否有合适人选。
许彬答道:“要说既有运筹决胜之才又与我等志同道合者,非此人莫属!”
石亨好奇问道:“许大人所指究竟是何人?”
许彬笑回道:“石侯爷可还记得徐有贞么。”
石亨恍然大悟:“原来大人说的是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压境时,那个于朝堂上带头主张南迁的徐有贞呐!”
第三十七回完,请看下回:暗流涌动紫禁城
三十八、暗流涌动紫禁城
徐有贞,江苏吴县人士,宣德八年入第,正统二年进升为太学侍讲。此君平日为人倒也谦和,做事也颇为干练,唯有一个爱好,那便是研究星象。如果是处在太平盛世,他的仕途定会一帆风顺,直至光荣退休。然而发生在正统十四年的那场土木堡之变,却彻底改变了徐有贞的命运轨迹。
正统十四年九月,刚刚经历了土木堡大败、皇帝朱祁镇被俘的大明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于是新上任的代宗皇帝朱祁钰便召集朝臣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当时朝中大臣主张南逃避战的占了绝大多数,然而逃跑派官员互相之间却又在彼此观望,谁都不想带这个头。
这时只见翰林学士徐有贞第一个站出来发表观点,他向皇帝朱祁钰谏言要求向南迁都,以避战祸。为了让皇帝采纳自己的意见,徐有贞还搬出了绝活,竟然拿星象来说事儿。
谁知徐有贞此言却遭到了时任兵部尚书于谦的严辞驳斥,于谦凛然喝道:“迁都避战就意味着大明朝重蹈前宋覆辙,主张南迁者该杀~!”
代宗皇帝朱祁钰立时被于谦说服,遂决定举全国之力,严守京师!
皇帝这么一表态,那些原先主张逃跑的官员们便纷纷见风使舵改变了立场,继而话锋一转,开始批判起了徐有贞的卖国言论。原本还在为自己敢于为同道出头而洋洋得意的徐有贞,顿时陷入了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境地。
在百官的言语围攻下,灰溜溜的徐有贞被皇帝赶出了朝堂,并从此落了个当朝李邦彦*的恶名,怡笑大方。(*李邦彦,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投降派奸臣之首)
经历该事件以后,徐有贞的仕途之路从此便坎坷不断,因为名声实在太臭,很难再在京城混下去,只得被外派至山东为官。经过数年的奋斗,徐有贞在山东总算取得了一些政绩,后被提升为左副都御史,得以调回京师任职。
身败名裂的徐有贞深深记住了当初于朝堂上怒言驳斥自己的那名官员。原本好好的一个翰林学士竟被发配外省,如今虽然得以回京,但只能委身一个区区副都御史官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皆是于谦!
正因为这段恩怨,徐有贞对于谦的仇恨可谓是深彻骨髓,长年来他一直忍辱负重,始终在等待着报复于谦的机会。
时光荏苒,一晃八个春秋。景泰八年正月,代宗皇帝朱祁钰病危,石亨意欲乘势起变,重立朱祁镇为帝,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扳倒于谦。在太常寺卿许彬的推荐下,石亨找到了徐有贞,邀其入伙并担任政变集团的军师。
徐有贞仔细聆听了石亨的图谋,略略考虑之后,便毅然答应加入石亨集团。对徐有贞来说,这绝对是个极佳的复仇机会,只要朱祁钰一倒,于谦便成了任人宰割的砧上鱼肉,那些平日和于谦有过结的官员都会上来踹他一脚。而我徐有贞,就是那个亲手将其送进地狱的人!
随后,徐有贞便询问石亨南宫里的太上皇是否知道此消息。石亨答道:“太皇陛下尚不知情!”
徐有贞听罢当即斥道:“糊涂!太皇陛下对此一无所知,光凭你在外边来回折腾又能有甚用场?!”
石亨恳切道:“徐大人所言甚是,石某就是来邀大人出谋划策的。还请徐大人给石某指条明路!”
徐有贞说道:“依我之见,眼下当务之急是要与太上皇取得联系,进而约定时日,由我等把太皇陛下救出南宫,此乃全盘计划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一步。待接出太皇,我等即刻直扑奉天殿,敲响钟鼓,诏告天下太皇复位!如此,大事成也!”
石亨听罢当即赞道:“妙!妙!就依徐大人之计行事,石某这就着手安排联系南宫太皇陛下!”
两天后,一名石彪所部的兵士化妆成太监的模样提着食盒篮子在曹吉祥的带领下来到关押朱祁镇的南宫入口。
负责看管南宫的张福太监见来了个陌生面孔,便大声问道:“站下!你干什么的?!”
这时一旁的曹吉祥开口答道:“原先负责给太皇送饭食的李二得了痢疾,这几日都无法当差,这位是我安排来顶替李二的。”
张福听了将信将疑道:“昨日我见李二还好好的,怎么今日就病了?还有我说曹公公,南宫这块我才是主事的,若要换人手,那您起码也得知会我一声吧,怎能如此自做主张?”
曹吉祥听罢当即斥道:“混帐!你这狗崽子好狂的口气,我曹吉祥堂堂内宫总管,安排这么点芝麻小事还得你来批准么?!”
张福不禁被曹吉祥的这番训斥给震住了,鉴于曹吉祥的内宫总管身份,张福不敢再有顶撞得罪,只得唯唯遵从放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