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秦_了箜【完结】(117)

  王绾的话不仅是殿中群臣,就连嬴政也从没有想过,整个大殿中一时没有了声响。

  “本王赞同上将军之见,今日不如便借此朝会,先行议定灭韩方略!”嬴政轻轻拍了拍脑门,转而抬起头目光凌厉地扫了一遍殿中群臣,最后定格在了王绾身上,“丞相是否已有主张?”

  “老臣以为可效法武王灭商之法,存其宗庙社稷,使其聊有托付,不至过分抗拒也。”王绾朗声言道。

  “大谬!丞相之言臣断难苟同!”辎重营主将马兴一听当即表示了反对,“丞相莫非忘记管蔡武庚之乱乎?既存其社稷宗庙,又何言灭韩?秦一天下之本在于法治归一,若仍存裂土分封旧制,只做夏商周三代王道天子,今日便可也,何须再多此灭国之举乎?”

  马兴就是原来的赵兴,为了向天下人表明自己与父亲势不两立的决心,在赵括离秦后,赵兴不但断绝了与赵括的父子关系,还将自己的赵姓改为了马姓。

  “臣等赞同!”马兴说的慷慨激昂,群臣亦纷纷点头表示了赞同。

  “马兴之言,本王深以为然,此事就此定下。”嬴政拍案做出了决断。

  “臣思忖再三,以为灭韩可与攻赵同步进行。”说话的是新近任职的国尉尉缭。

  “哦?”嬴政吃惊道,“先生何有此番论断?”

  尉缭微微一笑:“韩,将亡之国也!主力大军自可全力攻赵,灭韩偏师即可。”

  “王翦赞同国尉所言!”王翦随之附和道,“臣力荐嬴腾率内史郡及咸阳五万守军为灭韩偏师!”关于大战方略,王翦与尉缭在私底下早已达成了默契。

  “不可!”右丞相芈启的眉头不禁一皱,“内史郡及咸阳守军乃关中根基!上将军难道忘却两年前之教训乎?”

  王翦刚要开口反驳,嬴政一摆手,打断了两人的争论:“无妨,便让内史腾灭韩。”嬴政顿了顿,继而询问王翦道,“与赵决战,不知上将军所需多少兵马?”

  “秦赵军力不相上下,老臣妄断,六十万大军尽出为妥!”王翦谨慎地回答道。

  蒙恬听后当即摇了摇头:“近来匈奴已一统北方诸胡,势力强盛且虎视眈眈,若我军决战之时,其趁势南下来袭,必长驱直入也!大王还须增兵九原,以绝后患!”

  “百年来,匈奴南下只攻燕赵,从未寻衅秦国,且九原已有我五万铁骑镇守,咸阳令是否多虑也?”前将军杨端和不解地问道。九原离关中路途遥远,大军骤然北上,非但各种粮草军械运输有着种种不便,而且势必会在接下来的秦赵决战中大大减轻赵国的压力。

  “并非多虑!”嬴政突然开口道,“蒙恬所虑极是,匈奴不可不防!本王决意增兵十五万,部署九原!蒙恬听令!”

  “臣在!”蒙恬应声拱手出列。

  “擢升咸阳令兼咸阳将军蒙恬为上将军,兼领九原将军,率蓝田大营新军十万及陇西戎狄部族铁骑五万即刻开赴九原,会同先前五万铁骑共为防守主力!”同时在朝中设立两位上将军,这在秦国还是头一回。蒙恬领命后,嬴政再次将头转向了王翦,“大军只给五十万,上将军可有难处?”

  “赵军五十万,秦军亦五十万,势均力敌,老臣并无难处!”王翦的脸上写满了坚毅……

  旬日过后,王翦与内史腾便相继启程了,两路大军,一支入河内直取赵国,一支渡洛水进逼韩国。

  得知秦国大举来犯,韩王安当即栽倒在了王案上。等回过神来,韩王安连忙下令丞相韩熙草拟称臣文书,愿向秦王献出所有土地,只求能够保住都城新郑以及韩国的宗庙社稷。

  虽然秦王很快就接受了韩熙献上的韩国二十三城图册,但却从始至终都没有丝毫表态,语气更是冰冷的可怕。消息传回国内,韩国在忐忑不安中很快就向秦军交割了所有的城池关防,可没想到秦军非但没有撤军,反倒是将新郑围了个水泄不通。

  “嬴政背信弃义也!”面对着满殿手足无措的大臣,韩王安气急败坏地嘶喊着。如今种种迹象都可以明白无误的表明,这回秦国是要彻彻底底的灭亡韩国了。

  “大王,投降吧!”大臣们纷纷哭丧着脸劝说道。

  “不可!万万不可!”突然从群臣中走出了一位瘦弱白皙的年轻人,“如今惟有仿效田单孤城抗燕,全力据守新郑,并求援于五国,或可保全韩国社稷也!”

  “汝是何人?”此人见着眼生,丞相韩熙忍不住问了一声。

  “申徒张良。”年轻人的声音异常宏亮。

  “区区小官,大言不惭!还不退下!”韩熙冷笑着喝斥道。

  “算了吧!”韩王安垂头丧气地摆了摆手,“申徒勇气可嘉,然目下国中人心尽失,列国亦自顾不暇,新郑难守也!”

  “秦军不过五万,而城中却有守军八万,如何不能守也?”张良不甘心地大声反驳道。

  韩王安颓然跌坐在王座上,喟然长叹道:“本王若战,城陷之日,必是玉石俱焚!本王若降,或可保全新郑全城百姓也!申徒不必再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