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思许久却无良策,项羽焦躁地在军帐中来回走动起来:“明日我军就将粮绝,不知亚父可有破敌之策?”在阵前叫骂了整整一天,项羽的嗓音都有些嘶哑了。
范增双目紧锁,突然计上心来,他当即对着项羽耳语了一番,项羽听罢不禁连连点头。
很快,断粮的消息就在楚营中蔓延开来,不少士卒纷纷选择了逃亡。面对着数以千计涌向赵军大营的楚军逃卒,赵括犯愁了。
“斥候密报,楚军断粮千真万确,上将军毋须迟疑也。”见赵括还在犹豫,副将李由赶忙劝说道,“楚军多有骁勇之士,若将其尽数拒之门外,其无路可走,必将再次逃回江东,可谓后患无穷也!”
“李将军所言极是,请上将军速做决断!”谋士陈余也跟着劝说道。
赵括又环顾了一眼帐中,见众将皆是这般意思,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勉强答应了……
一夜相安无事,等到天亮,斥候营总领突然匆匆前来禀报:楚营中空无一人,项羽恐是连夜撤军,渡江而逃了。
“岂有此理!”楚军破釜沉舟之事赵括亦有耳闻,加上项羽素来无谋,因此赵括并不相信其中有诈,他当即传令三军全力追击,断不能让项羽逃回江东。
可这一次却是赵括失算了,赵军在中途遭遇了楚军重兵的伏击,就在赵军准备后撤之际,不知何人突然高喊道:“赵括中箭已死!快逃啊!”
紧跟着,先前诈降的楚国士卒也在赵军阵中齐声大喊起来:“赵军败了,快跑啊!”
众军士不知真伪,只听四周围到处都是“赵军败了”的喊声。一时间军心大乱,项羽趁势麾兵掩杀,仅仅支撑了半个时辰,赵军就全线溃败了。
兵败如山倒,眼见大势已去,赵括无可奈何,只得带着姬雪及数百护军一路杀出重围,向北退去。楚军随即展开了全面反攻,仅用数日就重新攻占了淮北重镇彭城。
“老夫戎马一生未尝败绩,不想今日却败于匹夫之手!可笑!可叹!”望着身边仅剩的数十残骑,赵括不禁潸然泪下。
姬雪连忙抬手轻轻擦去了赵括脸上的血迹,劝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公子不必介怀。”
“此计断非项羽之谋所能想出!雪妹,但回邯郸即刻查明,项羽幕后究竟是何方高人!”赵括一脸不甘地闭上了双眼,愤愤然道。
“报!上将军,项羽已在彭城即位!自称……自称楚霸王!”说话间,一骑飞马来报。
“鸟!沐猴而冠,竖子称王!”赵括沉默了片刻,竟是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九十一 楚赵相争 [本章字数:2677 最新更新时间:2010-05-29 12:22:41.0]
----------------------------------------------------
赵括兵败使赵国朝野上下对于是否继续攻楚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此时赵国庙堂存在着两明一暗三股势力,在明处的是相国李斯为首的文臣集团和上将军赵括为首的武将集团,而另一股藏于暗处的势力,为首的则是内史刘邦。
这些年来,刘邦的势力不断壮大,他借着为朝廷选拔贤能的名义,不但提拔了如萧何、曹参、樊哙、周勃这样的同乡故旧,更是从各国的流亡者中,寻觅到了陈平、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当世奇才,一时间,刘邦帐下可谓是群英荟萃,人才济济。
朝会上,相国李斯及众文臣皆认为此时对楚用兵时机不到,先前失利便是佐证,如不吸取前车之鉴,穷兵黩武,定将步入秦国后尘;而以上将军赵括为首的武将们却坚持认为,先前一战,楚赵两国已是两败俱伤,当此时,如能趁项羽新胜,毫无防备之机再行攻楚,必能一雪前耻,否则待至楚国元气恢复,那时再战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
关于战与不战,双方整整争论了三日,似乎哪一方说得都有道理,赵王嘉一时竟是踌躇不决了。待到散朝,赵王嘉派人传话刘邦,让他留了下来。
“朝会争执已有三日,卿始终一言不发,不知是何道理?”走出大殿,赵王嘉让刘邦陪在身旁,一路向着东偏殿王书房走去。
“大王,微臣愚见,战与不战已非我所能决!项梁之死,项羽岂能善罢甘休?臣断言,不出半年其必将再度来犯。既是如此,我又何故受制于人乎?当今形势,迟战不如早战,缓攻不如速决也!请大王三思。”刘邦跟在赵王嘉身旁,边走边说道。
赵王嘉听后目光一闪,微笑道:“刘邦,不想汝竟有此等韬略,难得!实属难得!”
但刘邦却是一脸谦恭地回答道“微臣不敢欺瞒大王,此番言语乃出自臣门客韩信之口。”
“韩信?”赵王嘉突然停下了脚步,“韩信何许人也?”
“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也!大王若只欲为一方诸侯,可无所事信,然欲一天下,则必用韩信!”刘邦向赵王举荐韩信,有着刘邦自己的考虑。韩信是他的亲信,只要韩信一旦掌兵,他从此也就有了真真正正与李斯、赵括相庭抗衡的本钱了。
“哦?此人竟有如此才能?”赵王嘉有些不可置信道。
“韩信之才堪比孙武、白起!大王不用,当悔之晚矣!”刘邦再次郑重举荐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