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谈成了,李承乾关注的重点,就立即转移到了游玩上面,他之所以等了半个多月才对吐蕃的事情做出处置,自然是因为他去信问了孙享福,所以,在接下来的游玩之中,李承乾还跟赞悉若兄弟以闲聊的方式,说了很多看似帮助他们发展,实则是实现大唐对吐蕃的长远布局的事情。
比如,李承乾让他们兄弟在进藏的数条道路上,开设可供休息的客舍,提供一些食宿服务,这样,他们就可以赚取大唐过路商贾的钱,而他们回去之后,要是真的按照李承乾说的做了,确实会给他们自己的家族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有了这种便利的服务,就会让更多的商贾进入高原,最终得利的会是谁,很难说,至少短期来看,大唐能从高原上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且,这种情况久而久之,最终会将吐蕃高原变成一个失去了大唐的商贾,瞬间就会乱套的地方,最终达到让大唐入主高原的目的。
做到这一点,可并没有什么难度,比如,吐蕃盛产的藏药就是大唐所缺的,根据后世的统计,我国的藏药有三千多种,其中,产量较大的常见药的就有三百六十多种,这些药的药效和价值还都比较高,比如红花,紫草,大黄,党参,茴香,山莨菪等,在这个时代的高原上几乎随处可见。
如果,当他们的百姓知道,一斤这些东西,可以在大唐换取几斤的粮食,那么,他们岂能不疯狂的收集下来很商贾们置换?
当然,像冬虫草这样一斤就可以换到百斤粮食的好东西,他们就更加不会放过了,可是,当有一天,因为吐蕃赞普跟大唐的关系不好,让所有的人都没办法用这些东西跟大唐的商贾换粮食的时候,只需要稍微的一点点挑拨,估计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断人赖以生存的粮食,则是不共戴天之仇,那个时候,谁能填饱他们的肚子,他们就会听谁的。
孙享福并不知道李承乾已经很好的按照他与长孙无忌商量出来的计策,完成了任务,他现在,被一封信,搞的有些郁闷。
这封信是从岭南转送过来的,而发这封信的人,是伐那比王国的王子辛克尼,也就是席君买的那个印度大舅子,信的内容,自然是求救,因为他的父亲,也就是席君买的老丈人,善斯,在参加完定襄的运动大会回国的途中,被人劫了,那些人,现在想颠覆伐那比王国的政权。
只有不到两万军队的伐那比王国,根本抵抗不了五六万来自各个国家的杂牌军,靠着岭南支援给他们的战船,和不断消耗士兵的生命,他们最多还能坚持一两个月时间,因为,此前,他们所有的防御工事,都是用来抵抗来自北方陆上进攻的天竺国的,而这些劫匪,却有相当不错的水上战斗能力。
不用多想,孙享福也猜到了这支杂牌军是王浩的残余力量,冯盎在将信转给孙享福的时候,其实已经派了属下的水军出征了。
不过,李世民新建的海军,并不归他节制,所以,他能调动的,只是他原有的战舰,以及三万多现在正在岭南本土的水军将士,在李世民对这股杂牌军势力的态度暧昧不明的情况下,支持孙享福的主张的冯盎,根本没有事先把这件事情上报给朝廷,一是因为报来报去,就可能耽误了救援时间,二是因为,李世民拒绝他出兵的可能性可能会更大。
看完信件之后,孙享福没有多做思索,便招来张轲吩咐道,“你给我用最快速度,追上赵龙,告诉他,让他给我把王浩在倭国,夷州岛,吕宋岛的残余势力,全部清剿掉,断掉那些杂牌军的后勤供给。”
海外探索船全是包钢大船,上面装备的,也是准军事级别装备,具备非常强的对外作战能力,四个多月的时间,应该足够赵龙他们从倭国海域,一路撸到印度沿海了。
而这也是一次清剿王浩残余势力的机会,免得之后冯盎再因为这事,受到李世民的责备,毕竟,岭南几万军队的调动,是不可能瞒的过李世民的。
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
李世民在御书房听取完李承乾一整套对吐蕃的谋划之后,非常开心,对于这个军队很难上的去的高原国家,用这种处置手段,基本是再好没有了,所以,渭南的印刷厂开始忙碌起来了,十万套四书五经,很快会就交到赞悉若兄弟的手中,并且,李世民还开始在国子监,选拔一批读书人,让他们跟随赞悉若兄弟去吐蕃。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也有派的上用场的时候,会的多的,能耐大的,李世民还不舍得派,数十个书呆子被挑选出来之后,李世民大笔一挥,直接封了正九品的儒林郎的文散官衔,之后如果他们在吐蕃干出了成绩,还有加封,连科举和实习的环节都不用,他们就直接开始做官了,这让长安士林圈的许多士子大呼,书呆子也会有春天。
一月下旬,孙享福开始忙春耕的时候,赞悉若兄弟带领着数百车书籍,以及李世民册封松赞干布为吐蕃赞普的诏书,启程返回吐蕃了。
对于他们来说,此次外交,算是非常成功,对于大唐来说,那就更加的成功了。
商部尚书武士彟召集了蜀中,关中的许多商人开会,其目的,当然是要很好的落实李承乾的谈判成果。
他提到的那个看似会让吐蕃人占便宜的朝贡协议,实际上,是给大唐所有的商贾划定了一个巨额盈利的物价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