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这是我对新颖的技术的一种统称,您可以将其看成是造船技术,或者是造车技术,比如,咱们有了先进的水轮船,原本从岭南沿海去到天竺沿海,需要三四个月,甚至半年,现在,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到,如果是专门用五帆快船航行,甚至一个多月可以实现往返。
这种造船技术的进步,就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如果,这种技术再度进步,或许,未来就可以实现几天时间,就从岭南沿海到天竺沿海,那么到时候,您控制天竺地区,就像在长安控制江南地区一样牢固,沿运河顺水而下,几天便可至。
这种科学技术的进步,能让您更加牢固的将这些地盘掌握在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科学技术提升了,真的能够达到那种程度?”
“是的。如果顺利的话,远海探索船回归之后的三到五年之内,您应该能够看到一次比较大的进步。”
回归三到五年之后?现在可都还没有出海呢!也就是说,整体算下来,至少要五到七年以后才能看到的事情了,李世民登基做皇帝,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才七年而已,他哪里有心思去想这么远的事情,对于孙享福的这些话,脑洞属于十分典型的古人模式的李世民,只能说是将信将疑。
他觉得,无非就是孙享福到时候又会造出一些跑的更快的船,或者马车而已,这对国家来说,固然是有好处,但现下大唐对它的需求,并不急切,于是,他开口道,“那接下来,咱们还是聊聊怎么让大唐变的到处都像咱们眼前这个样子吧!”
“这个,其实很简单,眼下,不是有人送机会来了么?”
“机会?莫非,你已经想到了什么将计就计的计划?”
第629章 聊通透了
孙享福对于李世民的期待很高,他希望李世民能重新定义君主,定义皇权,至于说有什么将计就计的计划,那当然是李世民想多了,治理国家,可不能只靠计谋。
“陛下,计谋,只能谋一时,想要长久的让国家保持稳定发展,则必须靠完备可行的制度,所以,您从头到尾,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设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坚决的执行这些管理制度。
这几日村里出摊的村民告诉我,江陵城来了很多老弱病患到大总管衙门府请愿,他们也希望享受免费医疗,养老,教育等等的福利,您打算怎么解决?”
“朕还没有想好,但总不能不管吧!他们毕竟都是朕治下生活艰难的百姓。”
孙享福沉默了一会才道,“草民建议您最多只是象征性的管一管,把事情给他们解释清楚,送些吃食生活必须品给他们,将其送还回乡就好。
至于做这些工作产生的费用,也要让那些煽动他们来的人出来,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公开惩处。
至于在政策上,也不能因为那些百姓是老弱病患,而对他们有丝毫的让步,如果您这次妥协了,下一次,百姓们有什么需求,还是会再用这种方式找您闹,次数多了,就会成为一种常态,那么之后,可能永无宁日。”
闻言,李世民也沉思了许久没有开口说话,作为常年统治这个国家的人,他自然知道百姓该怎么管,只是,最近几年,他已经习惯了以一种仁慈明君的形象出现在百姓面前,自然是希望自己能继续在百姓心中保持这种形象,而帮百姓解决这些问题,他的明君形象才显得更加高大上。
“朕看过九垸商会的财务支出明细,由他们为百姓支出的医疗,养老和教育方面的费用,每个月差不多三万贯,以人口比例来计算,咱们大唐现在三千三百多万人口,每个月就差不多要消耗一千万贯,一年是一亿二千万贯,你觉得,未来三年,咱们大唐的财税,有没有可能超过一亿二千万贯?”
闻言,孙享福很确定的摇了摇头道,“绝对不可能,您别以为之前几年的财税是在翻倍的往上涨,就会一直这么增长下去,当量体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增速肯定会放缓,如果今年能突破四千万贯,明年能到五千万贯左右,就已经是极好的情况了。
而且,九垸县的百姓的之所以在这三个方面每个月只消耗三万贯左右,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产出大,对于政策依赖的少,这三万贯的开支,主要是用于数万孩童的书本,学习,饮食以及数百名教师的薪酬,别的方面,医疗和养老的花费,都很少。
在这边,别说四十五岁,已达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就是一些五十多岁,觉得自己身体还行的老人,也还在继续劳作,决绝吃白食。
他们的思想,已经与其它地方的百姓有所不同,在有比较合理的工作时间分配,以及充足的食物营养补充的情况下,他们患病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
而如果朝廷要在其它地方推进这样的福利的话,同等人口规模,开支肯定就不止这么一点了,除非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复制九垸县的所有事项教育以及各方面的体系。
至于您刚才说的三年后的财税问题,我认为计算的很不准确,以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来看,咱们大唐三年时候至少还能多出两百多万新生儿,到时候总体算下来,每年没有一亿五千万贯以上的开支,是绝对拿不下所有福利保障项目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