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这种找关系办事,贪污受贿的风气开始产生,后面,就会有一系列的腐败,造假,豆腐渣工程等恶性循环事件发生。
官员想谋利,商人比官员更加想谋利。
这全是官员和商人的错吗?
未必,你把官员的俸禄制度改革,定到能够满足他比较体面的生活的程度,这样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毕竟,谁都不想犯法,从而失去自己的名誉地位,和安逸的生活。
同理,很多其它的政策,如果不合理,不能尽可能的方便广大百姓,让百姓们感觉公平合理,那么,它就不是完美的。
轻微的不好的地方,百姓们或许可以忍受,较严重的,百姓就会抵触你的政策,这样抵触的方面的多了,民间的乱相也就出来了。
就如何发展文教,肃清吏治的方面,孙享福跟他们兄弟三人谈了很多,由于有千年的历史经验累积,孙享福看问题的角度,往往能比这个时代的人客观一点,倒是让他们受益匪浅。
当然,在这些方面,孙享福也就是个嘴炮,他平时可是老好人做惯了,熟人一般有什么事情求到自己头上的事情,他能办的,都给办了,对于送礼的,他都不怎么好意思拒绝,这是性格使然。
能执行落实好类似这样的工作的,是像魏征,或者褚遂良这样的人。
至于用人的艺术嘛!当今天下,李世民说最强,没人敢不服,他们在孙享福这,是求教不着的。
“好了,你们两个的事情说完了,接下来,就轮到我这边了。”李恪等孙享福就李泰的问题彻底聊透了之后,才接过话到。
现在,他管的,可是工业发展这一块,现在的情况可不像贞观元年的时候,由于这些年大唐不断并入西域各个小王国,截止今年夏季,持有大唐户籍的百姓,已经高达七千五百万人口,而其中,有两千万人口,在缴纳薪资个人所得税,占据大唐所有成年人的一半,也就是说,大唐现在有一半的成年人,是在做工,拿工资的。
这么大的群体,延伸出来的问题,有很多是以往的朝臣们,看都看不懂的东西,也只有从新学读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了的一些,对工业管理比较有悟性的学子,能够提一些规划,改进意见。
第740章 新时代的新问题
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有管理工业社会的经验,虽然大唐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国家,它产生的问题,也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前两年魏征就是因为修订孙享福提议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律法,结果给累的病倒,光荣退休了。
这些年他整天整天的开会论证,而且,论证的,还是一些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理解的东西,每次论证前,他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先把这些东西搞懂,再说服别人。
像环境保护方面,就有N多个问题,比如禁止私自在沿江,沿湖,砍伐树木,开辟田地的律法,百姓们就不是很能理解。
临水的田地多好啊!灌溉方便,土地肥沃,最容易高产高收了,你为啥不让种?
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个啥?
几千年了,也没见长江黄河把中原给冲跑了啊!
还有工厂把污水排放到江河里,会影响生态环境的事情。
这个东西鬼知道?
污水排到江河里,不都被流到海里去了么,也没见江河或者大海里死鱼虾啊!
再说了,不排放到江河里,排放到什么地方?你倒是给安排一个啊!
也就是大唐现在各个行业,用到的化学物品比较少,连染料,一般都是用植物原料做的,基本不会影响生态,就是金属方面的问题有些难搞。
而且,第一个需要叫停整改的,还是朝廷的武器研究院,其中有一个制造铅炮弹的车间,就出现了集体重金属中毒,甚至还影响了周边几个作坊的工作人员。
孙享福他不是全能的,去到各地种起田来之后,许多社会上的新问题,他根本就顾不上了,甚至,各个研究项目到了什么程度,他现在都不太了解。
所以,李恪问起一些工业方面的事情,他也不好给出什么未来的规划安排,只是约定好,明天一起去渭南各个行业看看,正好,明天是蒸汽车经过第三次改装之后,再一次试车。
好久没有在长安城逛街了,十几年时间,足以让在街面上的人换一茬,其实不止是人,包括街道的店铺,和各坊各里的房屋,也都大变了模样。
自从布政坊那边修起了高层建筑楼盘之后,各坊的楼盘,就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修建起来,五到七层的都有,高一些的,甚至站在李世民的御书房,都只能勉强看到它的楼顶,要知道,大明宫可是建筑在龙首原上的,地基就有十几米高。
百姓们愿意住这种楼房,朝廷也基本不会限制,反正这样集中式的民居,比原本那种坊巷乱搭乱建的木屋更好管理,换成钢筋水泥的房屋之后,长安城的火灾几率降低了不知道多少倍,在没有那么多可燃装饰材料的时代,它在安全,保暖,干净,舒适方面,全面超越木屋。
在长安的街头随便走一程,至少能看到十几个不同民族,或者种族的百姓,可别以为他们是外来客,他们可是持有长安户籍的本地人,其中有很多是西域诸国迁过来的富人勋贵,更多的,则是大唐四边少数民族,到这边来务工,然之后定居,把户籍迁过来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