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享福说完这一句,冯盎马上用方言吼了出来,害怕老父的体力不够,冯智戴又用更大的声音,将这句话给夷民们翻译了一遍。
“再好的稻种,也需要人力去耕种它,所以,让我们变的更加勤劳起来吧!将这些稻子,种满我们的家园。”
孙享福知道,不能跟这些夷民把话说的文绉绉的,他们听不懂,所以,尽量用他们能听的懂的话道。
待冯智戴再度将孙享福的话翻译了一遍之后,夷民百姓再度发出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岭南之地今年可不仅仅只有孙享福这一块稻田,光孙享福第一批育种的就有五六十万亩,这都需要大家伙一起去收割,所以,接下来的日子,这些夷民百姓还有的忙,而孙享福,想让他们爱上这种收获的感觉,于是,一场盛大的,庆祝丰收的宴会在白云湖半岛举行了。
几种准备到长安之后表演给皇帝看的舞蹈,也被少男少女们跳了出来,还别说,岭南人对这种简单的艺术形式接受的很快,竹竿舞才开始没一会,就有好多人觉得自己能跳,纷纷下场,撞臀舞也是,平时本来就穿的比较少,风气比较开放的夷民撞的可开心了。
而这一切,都被李公淹用一支画笔记录了下来。
“此画作的好,当提一诗,方能尽显此间之乐。”
冯盎看过李公淹即将完成的画作,高声赞道。
“呵呵,说到诗才,正明却是我等中文笔最佳之人,去年重阳之时,他可是凭一首词,讨得了一个媳妇呢!”韦叔谐写完了奏章,也过来凑趣道。
“对对对,老夫这副画,就让正明来题诗吧!没有他,可没有今日这一番丰收的景象。”
李公淹最后收笔,十分满意的看了一下自己的杰作道。
不一会,慢悠悠的从人群众挤过来的孙享福便被冯智戴拉到了桌案前,李公淹将毛笔往他面前一递,他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画纸之上,各种身材不一的岭南百姓围绕着高高的谷堆欢笑蹦跳,谷堆之上,挥手讲话的孙享福意气风发,整个画作虽然没有运用阎立本那么多的绘画技巧,却也十分生动,看到这副画,人们就能很直观的想到现场的场景。
“呵呵,在下拙作,就怕污了这张好画。”孙享福欣赏了一番画作,嘴上谦虚着,脑海里已经在仔细回想庆丰收的诗词了,不过,能完全记得的还真不多。
“无妨,诗词本由心,你随便写便好。”李公淹很是大方的道。
“那在下就献丑了。”
既然说随便写,孙享福便给他来一首自己稍微改动的《丰收乐》吧!
只见他提笔沾墨写道,
“夏日稻穗黄,芬芳醉故乡。
忙收心不倦,抢种意方长。
力尽欢歌唱,筋疲笑语扬。
丰昌酬汗水,岁宴酒飘香。”
落笔收势,众人顿时围了过来。
“好诗,道尽此情此景也!”
李公淹最先赞了一句,韦叔谐也是点头称赞,冯盎更是把孙享福所说的忙收和抢种记在了心里,只要他岭南能够为大唐源源不断的提供稻米,何愁他冯氏子孙不能富贵荣华。
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
占城稻引进成功,是大唐粮食革命的一次重大胜利,不管一个国家面对多少的内忧外患,只要产出在不断增加,百姓总会过的轻松一些。
冯盎现在就很轻松,每天就算只喝一杯甘蔗汁,都像是喝了一斤三勒浆般的飘飘欲仙。
白云湖的木匠们很忙活,他们要修建很多谷仓,将如山一般的稻谷囤积起来,幸福号和冯盎的船队根本不可能一次将五十多万石粮食拉到长安去。
建粮仓也是个技术活,当然,这一套在古代就已经有成熟的技术理论了,所以,孙享福只需要监督大家把稻谷晒干之后再入仓就好。
幸好半岛的水泥地多,晒完了自己的谷子,还能借地方给冯盎的田地里产出的稻谷晒。
冯盎觉得,每一块超过万亩的稻田,都应该有一个大大的晒谷场,所以,负责烧制水泥的工匠也忙碌了起来,按照冯盎建的要求,他们的工作量可不小。
时间已到七月底,说来,长安也快到秋收的时候了,李靖早在半个月前已经带着三万多人的庞大商队出了关,所以,朝廷现在也无甚大事,主要就是商议倭国使团的事情。
李世民的愿望终究是落空了,倭国使团的正式国书上还是如隋朝时期一般写着: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
所以,他也没有倍数返还朝贡物品的意思,更没有同意让三百倭国学子进入国子监读书,甚至,他连造船工艺也不想让倭国学去,不过,这时朝廷上有大臣出来反对了,反对的人不少,占了文官系的七八成,武将系的近两成。
也就是说,近一半的朝臣认为,倭国对大唐恭顺,应该传授其造船技术,互通有无,加深商贸,这是于国有利的事情,剩下的一半中,有一大半保持了沉默,只有以秦琼为首的几个武将国公觉得此事还需再议,私下里给李世民分析了,倭国人有了先进的造船技术之后的害处。
为此,李世民权衡纠结了好几天,最后放出话来,朝廷工部造船作坊可以与倭国分享造船技术,至于民间造船技术,李世民没有提,因为有些家传绝学,独门秘籍,就是朝廷也不好逼迫别人交出来,所以,犬上二田耜获得了一次不是胜利的胜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