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剩下的两万钱,孙享福来到了码头,又买了艘像秦府那种,载重大约五十石的大船,如今已经有不少农户学着幸福村,驾船在大河里下鱼笼子捕鱼了,有了这些船,趁着渭水还没结冰,还能多捞些鱼。
次日一早,孙享福就带着满满一船物资回了幸福村。
“大家快来搬东西,全部搬到公舍里,晚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分配。”
孙享福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瞒着村民,尤其是利益分配的时候,晚饭时分,村里老老少少,包括吃奶的娃都集中到了公社的大房子里,不管成年人和小孩都有坐,不过孩子们都爱扎堆蹲在墙角根,听讲台上的孙享福发号施令。
“大家辛苦了一个多月,今天,总算是回报的时候了,瞅见那一堆绢布没,按人头,每人做两身体面衣服,不要担心不够,只多不少,这算是秋衣,在第一场雪之前,每人至少还要做一套羊皮裤和羊皮夹袄,用绢布做一层里子,往里面塞些白叠子,外罩羊皮,舒适又暖和,这就是大家的冬衣了。”
外罩羊皮,绢布打底,中间夹一层薄薄的白叠子,在这个时代,即便是长安城的富户,身上的衣物也不过如此,至于皮草,那只有少数权贵才穿的起,幸福村可还没富裕到人人穿皮草的地步,在皮货店里,孙享福问过那些玩意的价,一张普通貂皮至少得五贯起,好一些的,要卖十几贯,而且大小也就够做个领子,要是整件都用貂皮做的大氅,价格起码是数百贯起。
“好······”
公舍里响起了村民们热烈的掌声,这个习惯是孙享福带给大家的。
等大家的兴奋劲过去之后,孙享福才细细的给大家讲了这趟卖鱼的经过,在得知了长安的黄鳝价格居然涨到七八十文一斤之后,村民们这才知道,自家地窖里屯着的,都是宝。
据孙大力报过来的数据,鱼塘里,拇指以上粗的黄鳝全部起塘完毕,一共有黄鳝二百三十七缸,大约两万多斤,有泥鳅,三百五十二缸,大约三万五六千斤,之所以泥鳅会比黄鳝多这么多,是因为泥鳅生长周期短,繁殖快。
如今这五六百缸鱼都下了村民的地窖存放,每天都会喂养查看,根据观测,基本没有什么安全问题,而三百多口塘里面,还留有许多黄鳝泥鳅的幼崽,这就可以留到明年春暖之后,继续喂养。
除了这些鱼,村里鱼笼子每天都在捕捞,还会有不小的进账,而这次,孙享福买了大量的针线,可不全都是让村民们用来做衣服的,还要做渔网,之前孙享福就已经买过不少针线,让村民试着制作过渔网,现在技术基本已经成熟。
秋天鱼肥,有了撒网,捕捞起来更是丰富,七月份杨顺水就教会了所有村民游泳划船,现在只要再不断的更新捕捞技术,他就能在渔业这一块,一直保持领先状态。
接下来的日子,村民们又忙碌起来,在孙享福和聂三娘一起将取棉籽,制衣,等摸索出一个比较高效的套路教给大家后,所有村民织网的织网,做衣服的做衣服,后续等他们做熟了,自然会有更多的办法不断提升工艺。
从孙享福担任幸福村的村长开始,大家就没有一天休息过,每天一睁开眼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虽然体力上劳累了些,但日子也充实了,最重要的是,饭菜丰盛管饱,这是古代人最大的期盼,在这样的日子里,鸡场和猪场的建设进度也很快。
八月初九,李世民于长安登基为帝,当然,他登基这件事并不需要跟孙享福打招呼,所以,专心农耕和捕捞事业的孙享福和往常一样,吃完早饭之后开始巡视自己的领地,才出了公舍的门,就看到几匹快马朝村子里奔来。
“难道是李世民的旨意下来了?”孙享福面色一喜,却发现那些人并不是官府中人的装扮。
“这里可是幸福村?”为首的一人端坐在马背上问道。
“正是。”
“叫你们村的孙大郎出来答话。”
“在下正是孙大郎。”这两问两答间,在公舍里吃饭的许多人都出来看热闹了。
马背上那人拿正眼瞧了一下年纪不大的孙享福,又道,“我家少爷听闻你村鱼货不少,想尽数买下,价格遵照长安市价,你们何时能够交割?”
“我有说过要卖鱼吗?”
孙享福对这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很是不爽,他可是一个即将要做官的人,可不是随便一个少爷随便派个人来就能指使的。
“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家少爷乃太原王氏嫡长公子,惹恼了他,翼国公府都保你不得。”
“太原王氏?”
孙享福心中一惊,心念飞快闪动,又是七宗五姓的人,这下有麻烦了,看来秦琼的名头只能震慑那些普通的权贵,却镇不住太原王氏这样的顶级世家大族。
“怎么,知趣了吧!我家公子只是按照市价收购你村的鱼货,又不亏待你,可要考虑清楚,不要自误。”
孙享福一脸郁闷,地窖里的存货他可是有打算的,正所谓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必先抓住他的胃,只等抓住了李世民的胃,让幸福村的黄鳝泥鳅成为宫中御供,幸福村的根基就算稳固了,而且,就算皇宫里也吃不完,等隆冬时节再出手,售价起码也能翻两三倍,现在卖给别人,损失太大了,另外就是,这个太原王氏的狗腿子的态度让孙享福很是不爽,哥可是一个即将要做官的人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