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孤的人太多了啊,你还不知道吧!孤的太子六率这次也要参阅。”李承乾听孙享福说有歌可以唱,脸色一喜道。
太子六率,每率三千,虽然李世民并未给他满编,但也有一万多人。
“那既然这样,秀儿你执笔记录一下,这首歌必须要整齐的军鼓和长号演奏才好······”
孙享福只说了最佳效果,至于做不做的好,就看李承乾和虞秀儿的能力了,他给出的歌就是《咱当兵的人》。
这首歌如果由一万多军士一起唱出来,那是真的能把人震的头皮发麻的,歌词浅显却有深意,在部队听过现场的人,无不为此歌激动落泪,孙享福也是在大学军训的时候在教练们的带领下学唱过。
不过,让孙享福始料未及的事情是,他随手整的这么一出,后来却把自己整到坑里去了。
拿到了曲谱之后,虞秀儿很快的调动了望江楼所有的鼓乐手,不仅如此,太子东宫以及后宫的鼓乐手也被李承乾全部调动了起来,数百个腰系小鼓的人两天之后就在东宫集合了,长长的铜号也有数十柄,这是望江楼所有的存货,本来还想连夜打造一些的,但临时也找不到那么多会吹奏的人,也就这样了。
然后,东宫每天从上午开始就会传出震天的吼声,李承乾亲自拿着一杆现眼的红色缨枪指挥大家唱歌,不过好在这几天皇城内外以及城外大营都有发出类似震天的响声,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各卫都在练兵,不过人家练的军阵步伐,劈砍搏斗等,李承乾这里却是在练歌,李世民不是没有收到消息,但也只是莞尔一笑,太子六率现在就是他养兵痞的地方,真正有战斗力的兵,他也不会放在东宫白养着。
很快,十月初八的日子到了,上午晨雾散去之后,天气晴好,满朝文武随李世民登上了皇城城墙,李承乾则是跟在其旁边,垫着脚,向城下张望。
皇城正对面便是朱雀大街,此街宽约二百步,被打扫的很干净,沿街两侧,集合了长安至少数十万百姓,基本上有条件来的人,都来了,这可是大唐目前为止最大的热闹,吃饱了没事干的长安百姓看热闹的情绪很高,把整条街道两侧都挤了个满满当当。
随着传令骑兵的一声号角,早就在城外列阵的近十万大军开始沿着朱雀大街往皇城门口走来。
第172章 被罚充军
由于孙享福的一个提议,主持受阅的几个大将军把战阵列队受阅,改为了简单的方阵列队受阅,可别小看了古人的练兵能力,能征惯战的大唐府兵走起队列来也是十分整齐的,外加上他们一身厚实的铠甲,才一出场,就将街道两侧围观的百姓震的头皮发麻,尖叫连连。
当然,之所以有这么震撼的感觉,是因为最先出场的乃是玄甲骑兵,这是李世民的王牌嫡系部队,人数不多,就三千人,但每个人都穿着覆盖全身的铁甲,包括所乘骑的马匹身上都有撞角盾和铁质护具,是战场上能够荡平一切的重骑兵兵种,他们只需要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轻松的走动一番,那些铠甲和骑枪反射出来的寒光就能让围观的百姓感觉到阵阵杀气。
紧随玄甲骑兵之后的是一万轻骑兵,说是轻骑,其实也不轻了,因为他们身上都穿着新式棉甲,看上去虽然没有那种寒光闪闪的杀气,却让人感觉比玄甲骑兵更加厚实,没办法,棉甲厚,穿上去块头大嘛!
这是棉甲第一次大规模在人前亮相,很多邻国的商贾,或者有意安插在大唐刺探军情的间谍都特别关注他们,尤其是朔州方向来的,已经在把自家骑兵跟这支骑兵的战力做对比了,梁师都之所以敢反叛,正是因为他手上有一支八千余人的骑兵部队,在颉利没有败在关中之前,李世民还真拿他这八千骑没有什么办法。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算李靖带走了五千骑去西域,长安至少还有三万骑兵可用,还有近十万匹战马的储备,那一战的胜利让李世民的家底子比历史上厚的多了,所以,看到这些骑兵的朔州间谍心情是郁闷的。
骑兵过后是步兵,先是重甲陌刀手,再有棉甲枪盾手,圆盾朴刀跳荡兵,推着弩车的弩手,背着弓箭的弓箭手,各色兵种踏着阵齐的步伐跟上,当他们走到皇帝所在的皇城正门口的时候,都会敲击盾牌,或胸甲,向城头的皇帝示意。
对于这种新式的阅兵方式,李世民感觉很满意,因为他从观礼的百姓和大臣的眼中看到了敬畏之色,他很喜欢这种敬畏。
当然,还有一个例外情况,那就是在李世民身边的李承乾,他就丝毫没有敬畏之色,而是伸长了脖子,向队伍的后头看。
太子六率被他刻意的排在了最后面,为的,就是最终站队的时候,他们的位置正好在皇城正门口。
当然,他没有料到的是,此时那些腰系大鼓,胸扎红花,甚至手拿长号的六率兵马是被长安百姓当笑话看的,因为他们的气质跟前面杀气凌凌的队伍有些不一样,主要体现在这身装备上。
那有打扮的这么喜庆的士兵嘛!
终于,李承乾在队伍的末端看到了六率兵马,兴奋的朝一旁的内侍道,“快,拿孤的红缨枪来。”
说罢,他又转身向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儿臣要给咱们大唐的军士献军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