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等于是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话做了个总结,按照朝廷和国家的需求制定政策,就能满足各方面,只是这样的话,李世民就不得不随了孙享福的意了。
其实,今时今日的孙享福何须贪污朝廷的一块田地,他这是故意做给李世民看的,目的就是要给李世民一个把自己留在朔州的借口,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倭国那边会这么快就做出回复,朝堂上魏征还火急火燎的要求皇帝恢复他的爵位。
所以,接下来李世民和三位大臣商量的方向就变了,孙享福原本的新丰县候没有了,变成了善阳县候,从富裕的关中一把甩到了贫穷的边地,虽然级别还是一样的,但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明眼人都看的到。
按照朝廷制度,县侯赐食邑千户,永业田一千四百亩,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李世民只是给了孙享福五百户的实食邑,要知道,好多国公的实食邑还不到千户呢!这方面算是对孙享福还是恩厚了,毕竟是把他给封到偏远贫穷的地方去了。
那么,加上佃户们的四千亩永业田,孙享福实际上在朔州就有五千四百亩田可以耕种。
当然,这还不算完,李世民还给他封了个朔州长史和屯田使的职务,职权跟扬州的武士彟一样,当然,扬州是上州,朔州是下州,所以级别差着好多级,孙享福这个朔州长史才正五品,与他的爵位的品级都差着好多级。
之后李世民怕魏征骂自己刻薄,特意划给了孙享福三万亩的职田。当然,这又是一个坑,李世民其实还想再多给些的,但又怕别人说自己给的太厚,不合制度。
精明如李世民,早就想到了一种新的剥削孙享福的办法。
就像幸福村一样,田地给孙享福的时候基本是荒地,但一年以后,这些荒地变成了人人向往的金疙瘩,这次在朔州给孙享福划那么多田,等他把田地种好了,把他往其它地方一调,由于职务变化,职田是要上交的,原本划给孙享福的只是荒地,但收回来的时候却是上好的良田,这笔买卖不要太划算。
笑眯眯的议定此事之后,李世民又就这些事给李绩去了一封长信,发展朔州之地事关重大,经营上,让他多听从孙正明的建议,渡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他差不多就可以班师回朝了,孙享福既然把王家牵扯进来,那在王家没有需求主动找朝廷开口之前,根本不需要驻军,让孙享福在当地组建一个团结营保持正常防卫就行。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对于孙正明封善阳县候的事情,朝廷居然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就算是魏征,也只是觉得这个地方有点对不起人,但想起那五百户的实食邑和三万亩的职田,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当圣旨被用印传到幸福村的孙家的时候,愁容满面了一两个月的虞秀儿终于喜极而泣,不仅给了传旨的内侍重金相谢,还给全村上下所有人发了一贯钱的赏钱,要知道,幸福村加上雇工,现在常住人口可是过万,她这个当家主母一句话,一万多贯钱就花出去了。
对于这样的一个败家娘们,孙享福表示压力很大,不过这败家娘们真正败家的手段还在后面,她居然要求村里的工匠们帮她打造马车数百辆,准备在这大冷天的,搬家去朔州,这可是长安的一个大新闻,大家都因为感慨他们两口子的夫妻情深,而将搬家所需的物品低价售卖给了她。
第185章 去除枷锁
圣旨是在七天后抵达朔州的,孙享福想不到尉迟宝林会跟着宣旨的队伍一起来,不过等内侍们念完圣旨之后,他明白了,尉迟恭就是朔州善阳人,而自己所谓的善阳县候,就是封在他的老家。
善阳县位于朔州东南面,其县城位于桑干河边,前隋称之为神武城,不过大业年间一度被突厥攻破和统治,所谓的神武城早已名存实亡,破败的城廓里现在住着一千多户百姓,大多是像尉迟氏这样有胡人血统的人。
整个善阳县几乎没有耕地,由于周边水草丰茂,顽强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愿意以放牧为生,对于大唐,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归属感,因为自前隋以来,他们一度是被突厥人和梁师都这样的叛逆统治的。
“娘的个腿的,这次总算能把这玩意摘了,君买,给我把它拿去烧了。”
孙享福并没有因为自己得了一个县侯的爵位而有多么激动开心,最让他开心的只是脖子上的枷锁被摘除了。
“呵呵,孙侯爷,孙长史,老奴这里还有一道陛下的口谕呢!”
内侍说罢,眼神向周边的人看了看,顿时大家就都走开了,等孙享福拱手弯腰,作聆听状后,内侍才道,“陛下说:朕这次饶你,那是因为国家正需要你,朔州的差事你要是办不好,朕立马就撤了你爵位,用枷锁枷你一辈子。”
从李世民的语气中,孙猴子充分的感受到了李世民想给自己戴上金箍咒的意愿,这种收拾不了他的感觉让李世民非常不爽,有点像发小孩子脾气,犟住了。但也有可能,这是李世民越来越把他当自己人看了,只有把他当自己人看,才会这么没有遮拦的说话。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听完了口谕,孙享福无奈的表态道。
刚准备起身,那内侍却又道。“咱家这里还有皇后娘娘的口谕。”
“呃,那个,外臣恭听。”孙享福再度拱手弯腰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