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大势已去,投降,或许能保住一条性命。”
阿布突思其实早就有些心灰意冷了,眼见着最后的这一丝火种都要熄灭了,不得已开口道。
逃,对突利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没有了青壮军队的他,回到草原上,只会过上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降的话,却不同,李世民一定会拿他给别人做样子,封个国公郡王说不定都有可能。
历史上的他,就不是什么很有骨气的人,为了可汗之位私下里与李世民交好,跟颉利爆发冲突不敌之后,就投降了李世民,入朝称臣,对于投降这样的事,他是做的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的。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是攻唐战败投降的,李世民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封他什么北平郡王,更加不可能礼遇他,让他带兵戎边。
马鞭投地,突利勒住了自己的战马,从后面追赶而来的李靖自然是知道了他的意思。
城墙之上,看着押解着突利而来的李靖,孙享福笑了,在他旁边观看战局的王旭也松了一口气,朔州的战事终于完结了,虽然这场战斗只是进行了短短的两天,却好像打了两年一般漫长。
“唐军之强,已无敌于当世,可恨这些愚昧无知之辈,枉造杀孽而已。”
孙享福突然开口说了这么一句,却是叫王旭有些不服道,“无敌于当世?”
“嗯,难道你有什么异议吗?”孙幸福点了点头看向他,一副不服你就说说看的表情道。
“西边颉利属下的十万骑,才是突厥强军,他陈兵玉门关外,大唐可敢与之一战?东边高丽,国虽不大,但亦有强兵十万,前隋时期,百万之众也攻之不下,大唐可敢掠其锋芒?”
“呵呵,那些跳梁小丑,迟早会被唐军收拾掉的,你以为大唐的军队像前隋吗?前番颉利二十万铁骑,可曾在关中讨了好去?再说近一点的,李孝常两万多利州军叛乱,陛下翻手之间就全灭了他,突利两万余骑兵寇边,也是只蹦跶了两天就灭了,你认为前隋能做到这样?”
被孙享福这么一说,王旭又一想,还真是。
别处的景象他是没有看到,朔州团结营的战力他可是亲眼所见,比他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王氏家兵可要强的多了,再看看李靖率领的这支骑兵,王旭才对朝廷官军的战力有了个直观的认识。
李靖用兵入神,五千人被他使唤起来,如同一人一样,发动的时机也恰到好处,消灭突厥这几千人马,损伤估计连一百都不到,这让此战除了突利之外,受损最大的王旭情何以堪。
要知道,前前后后,他王氏的家兵可是死七八千以上,连他最精锐的近卫,也死了一大半。
见王旭默不作声,孙享福又道,“这世间的人,总是不懂得最简单的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啊!”
闻言,王旭又沉默了,孙享福的话说的很对,尤其是对王旭这样的武人来说,这个道理是说的通的。
现在,李世民的军队最强横,那么,他说的道理才是道理,可笑王麟那帮子人还在长安搞东搞西,殊不知,在拳头没有人家大之前,一切小动作都是枉然的。
而反过来一想,王旭又有些庆幸,这次朔州之战,让他清除了家兵中大部份有异心者,以后,王家的拳头就握在了他的手上,那么,在王家内部来说,他的拳头就是最大的了。
孙享福要是知道王旭此刻的心理状况,一定会十分欣慰,这位哥们总算上道了,就怕他不肯下死力气争啊!越争覆灭的越快。
第224章 加官进爵
临近八月,由于天气转寒,蝗虫已经开始销声匿迹,而这个时候,由于国债的顺利发行,以工代赈的方案得以实施,关中大地到处都是工地,朝廷官员忙的脚不沾地,连李世民,也像一个巡察御史一般,往返视察各个工地,忙碌了好几天后,终于,一封朔州来的奏章,将文武大臣都拉回了朝堂。
朔州大捷,长史孙正明率领朔州团结营以及过万民壮,阻突利于双华岭,先以火计,杀敌数千,又以弓弩手埋伏,杀敌数千,后,突利不敌,转攻马邑城东门,孙正明率百骑从南城门回到城中,率领全城军民,抵抗一夜,再度杀敌数千,直至李靖援军至,一举击溃突利最后残余兵力,突利阵前乞降,被李靖收押,不日将往长安献俘。
战争的经过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了月初两天时间灭李孝常两万余叛军之战后,大唐又打出了一个两天时间灭两万余突厥骑兵的大胜仗,这意味着什么?所有武装挑衅,都会被瞬间扑灭吗?
而且,这两仗的损失都微乎其微,当然,朔州之战,王家的损失,没有被李世民计算在内,在他看来,这是孙享福之前用计成功,拖了王家下水,才起到的效果。
但对于那些世家子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唐军的战争水平,已经高到这种程度了吗?连一个没怎么上过战场,据说一向贪生怕死的人,都能打出这样的胜仗,这有天理吗?
对于这个问题,王旭用很中肯的言词向自己的父亲,太原王氏的当代家主王睿作出了阐述,而从王睿的嘴里,各大世家也认清了一个事实,他们的拳头确实没有李世民大,而且相差很远。
所以,各家的家主心里都有些怕了,原本不弄死孙享福誓不罢休的那些人,现在也不敢出声了,这一战的胜利对于孙享福来说,意义是重大的,至少那些对他喊打喊杀的奏折,现在大臣们不敢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