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孙享福面色一黑,原来自己引进的占城稻,不仅是造福了岭南的百姓,还肥了在江南之地产业颇多的王浩。
不过这样也好,有王浩的运作,占城稻在大唐普及的速度就加快的了许多,而王浩说的,恐怕也不仅是占城稻,海上贸易,他估计也会涉猎,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快知道海上那场战役的结果,而唐初的南方,大多数地方都属于没有开发出来的土地,王浩要是真的在南方潜心发展,其未来的成绩,还真的未必比北方的王旭差。
此刻,孙享福的脑海飞快的思索着,如何在跟王浩的交锋中占得便宜,他下意识的认为渊盖苏文这个人对于王浩很重要,但李靖此行的保密问题,也非常重要,又道,“我如何知道除了你之外,还有没有别人知道李靖将军大军的意图?”
“这个本公子就管不着了,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大哥他不知道,现在他被皇帝盯上了,情况相信你应该也知道一些,而我之所以选择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来跟你交换,正是因为颉利跟我大哥纠缠不清,至于别人,应该对颉利都没什么好感吧!当然,在我的心目中,还有我的一套信仰,驱使我这么做。”
王浩说到后面,表情有些神圣的道。
“你的信仰?你们纵横家合纵连横,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能有什么信仰?”孙享福质疑的看向王道。
“呵呵,如果你对纵横家的认知只是这些,那么只能说你的眼光还很肤浅,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有目标的,一旦合纵,或者连横之术成功以后,兼并统一,使民得安息,或者消除战争隐患,使万世得太平,便是我们下一步的追求了。”
“兼并统一,消除隐患?”
听到这八个字,孙享福想到了秦朝,正是因为范雎,蔡泽等杰出的纵横家的推动,采取远交近攻等策略,最终使秦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统一六国。
然而,统一六国之后,秦干了什么?修筑长城,抵御外族,出发点确实是想要做到消除战争隐患。但所用方法不当,弄的民不聊生,最终二世而亡。
本质上来讲,这些纵横家也都是凡人,究竟能不能为一个国家好,还得看他们想出来的策略是否合用,执行这些策略的人,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一心为民。而纵横家的道德品质,一向都不怎么好,政客嘛!出了名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想清楚这些事,孙享福才道,“王公子可别告诉本督,挑动国家与外族战争,是为了消除战争隐患。”
闻言,王浩摊了摊手道,“为什么不是呢?李唐如果能够将一个个外族消灭,就能成就一个我纵横家终极理想的国度,如果它不能,那也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早点灭亡,换能够做到的人上来不是更好。”
“荒谬,你知道这天下有多大,外族有多少吗?本督看到的,却只是你们挑动战争,谋取私利而已。”孙享福有些怒道。
王浩的这套理论,或许只是他个人的想法,但大多数世家子的目的,却不是这样的,他们推动战争,只是为了利益,对于百姓和弱小没有了怜悯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为一个国家好的。
面对孙享福的诘问,王浩语塞,就目前而言,他还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但这也不妨碍他坚持自己心中的所想,道,“那你又安知,由我等诸多世家联合统治的国家,会比一个由皇帝独裁的国家差?汉朝够强了吧!还不是出了几个昏君,就败亡了,但如果由诸多家族联合商议决定国家内政,不可能所有的家族的首脑都一起昏聩吧!”
听到王浩这么说,孙享福也愣住了,这家伙居然想到了后世欧美国家财团联合议政制度的雏形,真是了不得,现下,两人面对对方的质问,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却是僵持住了。
第245章 两个疯子的碰撞
孙享福想不到王浩搞这些事情,居然是因为他心里有一套和时下完全不同的政治理念,难道,世家的智慧已经到了开始探索如何从封建王朝的怪圈中跳出去的高度了?
封建王朝的弊端太多了,尤其是在孙享福这样的后世人看来,但,以眼下的这种的情况,适合改变封建王朝的格局么?
答案肯定是不,世家子们太自私,太贪婪,首先他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这个世界,还做不到像后世那样,以后健全的法制,来约束他们的欲望。
其次,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就算让他们当国,也不过是在核心政治问题上多了几张说话的嘴而已。
王浩那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消除一切战争隐患的思想要不得,这个民族没有强大到能够消灭所有外族的程度,就不能去做这样的事情,否则,打来打去,灭亡的最终是自己,汉末以来,几百年的战争,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人口锐减,经济水平倒退而已。
孙享福在后世的时候不读史书,但在这个时代,在没有什么书读的情况下,对于唐以前的历史书还是读过几本的,由于他看待历史的眼光与这个时期的人不同,所以,他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
在沉默了半盏茶的功夫后,孙享福率先看向王浩道,“你是疯子。”
“你又何尝不是?”王浩不假思索的道,似乎,这是他一早对孙享福的看法。
“本督所做一切,都是为国为民,疯在哪里?”孙享福很好奇王浩对自己这样的感官是怎么来的,问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