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孙正明既然将三十五万人口交给了你,想必你在定襄,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吧!”
“和孙正明比起来,算不得什么成绩,不过,臣也做的不差,现在定襄有开好的田地二百多万亩,圈养的牛羊共八十余万头,放养的牛羊五十余万头,马,十五万匹以上,除了自身食用或留种的之外,今年可以向朝廷提供三十万羊,十万头牦牛,三万匹驯熟的战马,以后每年都会递增。”
李世民闻言,有些意外的点了点头道,“确实做的不差,朕原本只是想让你跟着孙正明学些新的政务管理的,想不到,你这么快就做出了成绩,说吧!想要朕给你什么赏赐。”
“那个,臣想要继续在定襄主政,最多两年,臣有把握,把定襄发展成一个和善阳差不多的城池。”
“嚯,志气还不小啊!”李世民闻言,虽然赞了一句,却是一脸不相信的看向了长孙冲。
“陛下,臣敢放这样的豪言,是有根据的,我定襄城的百姓,虽然全部都是胡人,但他们都比较听臣的话,因为是臣带领他们,将一间间供牛羊过冬的暖棚搭建起来,教他们使用新式的割草车,囤积草料,教他们用发酵的草饲料喂养牛羊,请医师为他们诊治疾病······
帮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春耕之后,新城的城墙就快建设完毕了,入冬以前,许多砖瓦房屋,道路,都会修建好,差不多就和去年初的善阳一样······”
定襄城的发展,可以说是站立在了善阳的肩膀上的,有善阳各方面的支持,它会比善阳建立的时候,更加的顺利。
长孙冲被孙享福那套当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毒到了,而且还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他给所有聚拢到定襄的牧民百姓做了一年多的保姆,从生产,到生活,各方面帮那些牧民百姓解决问题,这样的官,那些牧民百姓不喜欢才怪。
李世民听长孙冲噼里啪啦的一通讲解,顿时对定襄城从一座破城,怎么演变成一个焕发勃勃生机,即将走向辉煌的新城的全部过程都了解了。
在他看来,长孙冲这一年多的经历,就应该是大唐所有官员的一个管理地方的典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那些原本并不属于大唐的化外之民,使其归心,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等长孙冲将自己在定襄施政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构想全部说出来之后,李世民愣神了好久,最终道,“冲儿,你长大了,已经足以主政一方,朕不能因为要让你照顾承乾,而使国家失去一个栋梁,你就继续在定襄城留任吧!过一段时间,朕会去定襄城看一看的,到时候,会正式任命你为定襄刺史。”
“臣,臣多谢陛下。”长孙冲如释重负,大喜道。
“嗯,你先下去吧!朕马上要召见高昌国王子。”
李世民朝他挥了挥手,长孙冲行礼退下后,内侍没有马上过来通报麴智盛请见,李世民正好就长孙冲刚才说的那些事情,反思了一下下。
怎么能够让当官的,像长孙冲一样,一心想着为百姓服务?
或许,朝廷的政绩考评制度,也应该改一改了,不能够不出乱子就有功,不能够完成税收任务就有功,应该以增长量和开发出来的新产业数量,以及百姓的人均收入来做评比,简单了来说,就是逼官员们去抓生产,抓民生,富民。
才到善阳一天多的时间,李世民就又发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么改下去,怕是最终要将沿袭前隋的那些政治制度,全部都改个精光才罢休。
正文 有一些话,跟大家说说
今天上限免,很开心,收藏开始飞速飙升了,谢谢大家,也欢迎所有的读者对于本书的品鉴,发言。
历史小说的路子本来就很窄,尤其是像在下这本书,没有写系统,或者超级大金手指的文,剧情上,有一些位置,稍微夸张一点点,因为这是网络小说,必须要有一些夸张的手法,制造爽点,希望大家能理解,E神的歌里面都唱过“不浮夸你看吗?”
当然,其实于作品本身而言,在下是希望有更多考究党,能挑出毛病,发发言的,因为这样能涨读者,或者在下的知识。
不写书不知道,一写书,就发现网友们个个都是人才,不仅长的帅,知识还丰富到令在下仰望。
不过,还是有少部分读者,读的历史比较片面,下面,就几个点,在下解释一下。
第一点,主角夫妇唱戏的事情,这个设计,是剧情必须要,因为在下这本书,不是讲的杀杀杀,而是讲融合文化,主角对于所有人,施展农业技术教化,最终成圣。
唱戏,是一种宣传文化的一种手段,敦煌壁画里,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唐初的场景,那便是数百乐师,场面浩大的演奏,唐太宗定音律,弘扬华夏文化,也用来这样的手段。
所以,主角稍微夸张一点的。将这个点利用起来一样,是没有毛病的。它在当时对外国人的冲击,就像现代的外国电影,歌曲,棒子国的偶像剧一样,给我们国人带来的外国文化冲击一样。
至于有人说什么戏子是妓女啊!乐师没地位,是贱籍啊!广大书友们请原谅这些孩子们,他们只是生在了明清电视剧超多的现代,缺乏一些比较不受关注的历史知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