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一种激动的流泪,并非伤心,在这一刻,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大的提升了。而那些胡人牧民百姓,则是用比较敬畏,崇拜,甚至羡慕的眼神看着这支军队。
想来,此刻,他们恨不得自己也是这军队中的一员吧!
玄甲军之后,由各卫大将军率领的十六卫军士纷纷登场,虽然他们并不像玄甲骑兵那么俱装铁甲,但各自的装备,都有亮点,像连弩兵,链锤兵,这些原本大家并没有见识过的兵种,俱都掺杂在其中,这些兵种,在对抗骑兵的时候,可是有巨大的杀伤力,大唐各卫都配备有这样的兵种的话,可见其整体战力之强。
然后,阅兵仪式的第二个大亮点来了,安北军要上场了,与前面一大溜骑马的不同,安北军先上来的是步兵长枪兵,而且,他们装扮,好吧!大家绝对没见过。
一水的绿色军装,长裤,武装腰带,上身马甲装束的轻甲,只是护住了关键部位,帽子,则是一个圆圆的大铁盔,下面还有绳索扣着,很精神。
这些士兵的特征很明显,都很年轻,而且身高相当,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脸上都刮的干干净净的,没有留胡子,看整体脸型,区别其实不是很大,要是让观礼人知道,这些步兵里面,有一大半是胡人的话,他们一定会很惊讶。
“敬礼!”
当第一排的的步兵昂首挺胸的走到了城楼门前的时候,领队的将校也和前面的队伍一样,大喊了‘敬礼’两个字,然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所有的士兵斜抱长枪,脸转向了城墙。
“嘭,嘭,嘭······”
士兵们腿绷的很直,硬皮靴踏在地面的声音整齐的响起,就仿佛先前大鼓敲击的声音一样了,三千人的方阵,竟然用脚步声震慑了一个有几十万人的现场。
已经在城墙下列队站好的左武卫列阵中,冯智戴一脸感叹,难怪昨夜孙正明敢说,今天他会再出一次风头呢!这场面,也确实太拉风了。
城墙上,李世民看到这支军队的时候,也是眼前一亮,而众多在城上观礼的大臣,也是忍不住,纷纷表示赞叹,这安北大都督府,治军有方啊!
然之后,节目没有完,而是高潮迭起,下一阵出场的,还是步兵,刀盾方阵,又是三千人,同样整齐的踏步从城门前通过,向李世民敬礼。
如果,不是百姓们不敢喧哗的话,现在,估计会大声欢呼,因为有了盾牌掩盖一些身材上面的不等,这整只军队齐的看上去像是刀切的一般,倒不是说他们的真的有像后世我国军人专门练出来的那么整齐,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齐的不能再齐了。
第327章 从点点滴滴做起
在后世的阅兵式上,除了步兵方阵之外,最耀眼,也是最后才出场的,当然是重型武器装备展示了,待安北军,左护军和右护军两万骑兵通过城门之后,又有席君买统领的八千全部穿着新式装备的轻骑兵从城门前通过,最后,才到了重甲战车兵通过。
由厚实的钢板制作的板甲,一副就有七八十斤重,由双马拉动的战车,车轮高大,宽厚,轴距宽,懂车的人就会知道,这样的车子,很难翻车。
而在像这样的战车上,装配的可不是什么执锐配弓的士兵,而是一架架放大版的连弩,只需要双人操作,这些连弩就可以不断的发射出重箭,每个马车上,至少装有四大箱重箭,这玩意推到战场上,不但可以高速移动射击,而且,能够快速持续射击,几百支重箭,对着密集人群射击,最终杀死的,很可能是过千人,因为很少有甲胄能够不被这种大弩重箭穿透。
而像这样的大型连弩车,安北军一下子,就开出来一千架之多。
这充分的体现了孙享福把军事装备生产上流水生产线的好处,一旦一个东西被他属下的人研究出来,在善阳,是很容易量产的。
在连弩车之后,就床弩车,它与连弩车的连续射击不同,体型更大,而且一次只能射一支箭,然而,却没有任何人敢小瞧他在战场上的杀伤力。
因为,他的箭枝,往往比胳膊还粗,而且,射程达到千步,一旦像安北军这样装配了千架,很容易想象到敌军还在千步以外的时候,遭受到一千只胳膊粗的大箭的射击,是什么画面。
再之后,就是体型最大的投石车了,这可是车载投石车,与以往的体型高大,难以移动的投石车不同,它只有一根四五米长的投杆,需要四个人操作,在它没有发射的情况下,谁也无法预估它的射程和杀伤力,但是,聪明的人应该能想到,安北军既然将他放在最后出场,就已经能证明这种投石车在安北军的配置中是杀伤力最大的。
这些战车可以很快的通过城墙旁宽阔滑道上到城墙上面去,而善阳的城墙上面的宽度,是可以跑这种车的,这就是建造城墙,和设计战车的时候,做好规划的效果。就连李世民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脑子里也在想象着,敌人要是想攻破善阳城,得用多少人命来填。
最后在城门前通过的是薛延陀汗国的护卫军,让所有百姓和大唐的官员很奇怪的是,他们穿的,竟然是跟安北军一样的服饰。
民族融合,当然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孙享福的套路,李世民看到薛延陀护卫军出场的时候,用尽可能真诚的语气夸奖了夷男治军有方,他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随便拉出一支人马来,就有能够堪比大唐主战部队的英姿,已经很难得了,以后薛延陀汗国的安全问题,他很放心之类的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