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农,工,商,医,乐等各界人士,在西域各国自由发挥了,相信,他们能够找到对自己有利的点。
比如农,孙享福就打算派孙二力去,将西域各国各种能够食用,或者使用的作物的种子弄回来,尝试培植,让大唐百姓的食物更加丰富,能用的资源更多。
工,则是可以将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直接在当地建工厂,组织当地的百姓生产,用当地的资源,当地的劳动力产出,赚当地百姓的钱,这是后世比较普遍的发展模式,科技发达的国家,将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比较需要人力的生产制造放在一些贫穷国家,只需要放一两个人在那边主管,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
商,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多了,考察他们有什么商品需求,以及我们对他们的商品天然资源的需求,有了这些数据,今后的针对他们需求,和咱们自己的需求来做生意,就更加好做了。
如果有大的贸易项目的话,可以通过使臣,在国家层面,跟当地的国王签订协议,比如生产镔铁矿的国家,大唐可以直接跟他们签订供矿协议,每年你给我多少矿,我给你多少粮食,丝绸,瓷器,等等等,直接针对两国的需求来,拒绝中间商赚差价。
再说医,以目前大唐的医疗水平,应该能甩西域诸国几十条街的,太医署会派甄氏的新生代名医甄权,甄斌等人,善阳医学院,则是派医术仅次于孙思邈的王友道,罗素等人带着一帮原本底子就不错的成人医学生出使,做一些高深的医学技术展示。
乐师,除了宫廷的乐师之外,就是以望江楼为首的民间乐师团队,他们会向西域诸国的人民展示大唐演奏会级别的乐曲,以及各种有民族特征的歌舞,主要是做文化宣传展示。
当然,这些还是主体框架而已,真正去多少人,带多少物资去,还需要慢慢遴选斟酌,但无疑,这将朝堂由于改革带来的一些矛盾化解了不少,大家的心思,都转移到了如何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出使,获取名声,争夺利益,如无意外,这次出使的情况,肯定会被大篇幅的记录进史册的。
十月十八,贞观朝的首次科举终于开始,孙享福化身监考老师,很快,就在国子监的门口让孔颖达见识到了这个时期读书人的素质。
“正明,为何咱们已经明文规定了不可以带书籍小抄之类的进考场,这些书生却是不听?”
萧瑀看着门口堆积如山的书籍和小抄纸,不解的问道。
“书本里的东西,都是理想的,现实却不是理想的世界,自汉以来,那么多人学习儒家经典,熟读孔圣人的论语,春秋,您可曾见到有谁真正的做成了圣人?”
这话说的萧瑀身旁的孔颖达脸上火辣辣的,但是他无法反驳,因为除了进士科的考生,其它科目的考生,确实很少有夹带的,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考什么,还带来了锯子,斧头,算账的算筹过来。因为,此前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商人如何经商,教工人如何做工的典籍流传于世。
至于医科,也就汉朝时期有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还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算的上是医术,《神农本草经》算做是所有医师必看的药书,至于《难经》之类的先秦时期作品,早就已经不适用,因为医学在进步,简陋,过时的东西,就要淘汰。
然而,即便是这几本书,到了唐初的时候,也是残缺不全的,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只剩伤寒篇了,华佗的《麻沸散》以及各种外科治疗手法,全部都失传了。
所以,这个时期治病,主要是靠医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一位医师,能在一个方面,有效的治好几种常见病,已经是不错的水平了,大多数病,都是得不到治疗的。
你要考他们,其实也只能用一些常见的病症来考,弄的高深了,那就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今年的医科白开了,因为没有人能考的过。
“如此看来,今后的科举,都要严查这种夹带的行为了。”
萧瑀如是说着,孙享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道,“这次吃了教训,他们下次,还会用更加隐秘的手法夹带,所以,严查是必须的,然而,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的,不过,好在咱们还有实践的一关,即便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再好,在实际工作中不行,也只能说明他们是个废物,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萧瑀反复默念了孙享福这句话几遍,才点头道,“正明此言说的好,但愿这些考生能体会到你的苦心,实习的时候,能够身体力行,多为国家和百姓做好事。”
“当官的,始终是统治阶级,让他们个个都为国家和百姓做好事,就像儒家一样,把理想套进了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只要少作恶,少欺压百姓,咱们这个国家,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即便是在文明程度远超古代的二十一世纪,又有几个官员是一心为百姓服务的呢!虚荣,贪婪,奢侈,等等,是正常人都会有的情绪,谁也无法抹杀掉这些人类的情绪,只要大部分人身心是正的,不作恶多端,国家就还是能保持高速发展,不断富强。
“正明说的是,有能力当官的,也未必都是好官,所以,你我还任重道远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