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非户部官员,在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是有些发懵的,他们不知道,当这个地区所有的富人阶级的日常所需,都需要通过交易购买才能得到的时候,会对这个地区的商业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富人们或许只是花出去了几百万贯,但这几百万贯,会不断的在市场上转手,创造交易量,每轮动一回,都会给朝廷创造至少几万贯的税收,光一座长安城,就是七十多万贯的税收结余,加上关中所有其它地区,两百万贯,其实并不算多。
因为,光是今年刚开建的渭南新城就已经给朝廷创造了几十万贯的税收,幸福村各项产业,包括各地豪族投入在渭南新城建厂的资金,总体高达上千万贯,现在,还是因为有一大部分资金没有到位,项目还没有开建,不然,光是三十税一的抽那些建筑材料方面的税,都能抽出过百万贯来。
几乎都不用孙享福解释什么,事实已经告诉大家,官俸制度改革带来的好处,他再度出班道,“朝廷实行官俸制度改革,大大的刺激了市场上的交易量,使得商业税收暴增这是必然的,这一块收入的增加,足以补充官员俸禄增加带来的开支,还能使税收结余增加三成。
可见,在全国实行官俸制度改革,刺激全国的交易市场,是有必要的,至少会给朝廷的税收结余总额,带来一定的增加。
当然,就算全国各地的税收盈余都增加一两成,加起来也不过是几十万贯而已,并不算什么,也不是张侍郎刚才提到的问题的重点,那么臣再说说,不敢苟同他说的其它几点原因。
首先,两三年以后,朝廷的税赋,是足以支撑新增加出来的,大约每年五百万贯官俸的开支的。
虽然明年仍然会有超过千万亩的下田退耕,然而,也会新增超过五十万户以上的百姓为朝廷纳税,光是北地,新拿到安北大都护府几座郡级城池的户籍的百姓,就会多出十几万户。
还有从东北高句丽那边迁往关中的十几万户百姓,以及东北新归降的四部,共计约十万户左右的百姓。
当然,还有原本在穷山恶水里居住,基本不给朝廷交税的各个少数民族百姓,他们明年被迁出来后,将会得到大唐境内产出比较高的上田耕种,开始为朝廷创税。
依照我大唐总人口户数做比例来算,这五十万户百姓,就算初期会给予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也绝对能让总税收增加一两成以上。
不过,这也还是几十万贯的小钱,不值一提。
真正的大头,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岭南越国公今年已经奏报,并且开始落实的编丁成户,让岭南百姓和中原百姓一样向朝廷纳税的事,明年初,基本就能在岭南十二州全面实施。
以岭南的人口,田地产出,以及商业产出,一旦像中原地区一样,为朝廷提供税赋,那么,每年至少是百万贯起步。”
以往,整个大唐的税收才三百万贯左右,可孙享福现在却说,光是偏僻的岭南的税收,就会有一百万贯以上,然而,却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因为这是事实。
去年关中大旱的时候,岭南就白白送给了朝廷几百万石粮食,以当时的市价算,那至少都是好几百万贯,而如今,粮食产出,都已经算不得他们的收入大头了,因为他们还有糖,有精制海盐,有即将大批量制造的水果罐头,海上贸易等等,加在一起,创税一百万贯,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所以,当知道盐糖之利的大臣们听到孙享福说这个的时候,都纷纷点了点头,继续将目光汇聚到他这里,等待他的下文。
“第二,是渭南新城,明年,新城的建设力度,将会比今年还要大些,而且,有部分产业,将会大量出货,诸位知道,这意味着朝廷的税收将会增加多少吗?”
众多朝臣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则是抑制不住的想要挪动一下自己的脚,握一握自己砂锅大的拳头,显然,他内心里,是无比兴奋的,只是尽量在保持克制而已。
“我还是用比较具体的数据来说话,大家的感官才直接一些,免得别人说我胡编乱造。
就拿几年就会开始出货的冶炼厂来说,目前为止,它就已经接到了朝廷超过一千万贯的军事装备订单,也就是说,按照朝廷三十税一的标准来算,光是冶炼厂的这一张军购订单,就将为朝廷创造三十几万贯以上的税收,而,冶炼厂,只有这一张订单吗?”
孙享福的问话没有人答,他自己摇了摇头道,“肯定不止。”
“明年,由长孙氏组织众多长安勋贵投资建设的四处商业广场,将会在冶炼厂采购超过两百万贯以上的钢筋。
由幸福村投资的各项工厂,造车厂,也将会大量采购钢铁制品,还有冶炼厂本身要锻造,对外出售的民用钢铁制品,总额加起来,比起朝廷的军购订单,至少高出两倍,也就是说,光是一个冶炼厂就能为朝廷创造百万贯以上的税收。
还有如水泥,木料,砖瓦,琉璃,家具装饰用品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商品,全部都会有人大量采购,这些交易,也全部都会为朝廷创造税收,最最保守估计,这些商品也将会为朝廷创造三百万贯以上的税收。
而且,还有另外一项税收大头,那便是新的税法实施后,对于劳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