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享福正欲告退,却又想起了渭南的事情,向李世民道,“陛下,科举放榜之后,您必须要去渭南看看了,只有渭南的生产得到保障,才能供给咱们大军出征。”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此事朕知,便将时间定在琼林宴之后吧!让今科的状元,榜眼,探花,也一同伴驾而行,让他们看看,他们未来即将管理的地方是怎么样一步步建设起来的。”
“诺,臣下去之后,便通知属下安排妥当。”
出了皇城,孙享福直接打马来到了蓝田县的老船厂,这里有许多没有量产的概念船,其中就有以速度见长,类似杨顺水当初打造的那种三帆小快船。
如今,这种船经过全面的升级改进,不仅速度更快了,而且,内置更加的适合持续航行,其船身本来就不大,吃水也不深,即便是冬干期,也能快速在渭水或者运河上前行,顺风顺水外加风力螺旋桨推进,时速可达三十公里。
眼下正是西北风骤起的季节,这种快船一天之内便到可从长安到达洛阳,五六天左右,从洛阳到达莱州出海码头,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孙享福正是因为考虑到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需要快速赶路,才让船厂有针对性的将其设计出来的。
“现在没有倭国人老是跑来打船厂的主意了吧!”孙享福上了快船之后,紧了紧身上的衣袍,向准备亲自为他掌船的杨顺水道。
杨顺水摇了摇头答道,“没有了,不过,咱们船厂大规模招工之后,许多有倭国人特征的人,都跑来应招,被护卫们给赶走了。”
“他们有大唐的户籍?”
“有,是官府开具的,好像其他各种工厂也都有这种情况。”
闻言,孙享福一脸郁闷道,“倭国佬学我之心不死啊!回头得让陛下派人下去查一查了。”
第397章 张公瑾出征
孙享福和杨顺水将快船驶到曲江池码头的时候,张公瑾已经等在这里了,他甚至都没有回府交待一声,就直接赶了过来,随同他一同前往高句丽的,就只有他的车夫一人。
“邹公,这两人是杨老汉的子侄,一个叫杨明,一个叫杨杰,有他们轮班操船,最多五六日,保准您能到莱州,去到那边之后,您就先留在身边听用吧!”
“五六日就可以到莱州?当真好本事。”
张公瑾用赞许的眼神打量了二人一下又道,“现在军情紧急,旁的话就不多说了,你就告诉我,你在莱州外海的人马有多少,战斗力如何,老夫要如何联系他们。”
张公瑾是懂船的人,上了船之后,稍微的感受了一下,就知道这船的犀利之处,现在的情况就是他早一点到高句丽,那边可以操作的空间就更大一些,是以,也不跟孙享福客气了。
孙享福想了想,答道,“八百人左右,都是精干之士,所配的,都是万石的新式水轮船,共十艘,那种船邹公之前应该在船厂见过,功能我就不多说了。船上有充足的武器装备,比之朝廷的战舰犹胜一筹,在海上,您几乎可以无视他国水军,用他们来保证我军的海上补给和撤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海上作战和陆地上作战,有着天然之别,舰船和武器先进一些,几乎就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还没有大面积向李唐引进各方面技术的倭国和高句丽水军,在赵龙所带领的这支船队面前,就像小孩子面对成年人一般,基本没有正面硬抗的实力。
而且,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赵龙他们基本都在半岛和倭国海域徘徊,对于那边的海况,有了相当多的了解,等张公瑾跟他们碰头之后,应该能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制定很多可行的战略计划出来。
“本以为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想不到正明还有惊喜给老夫,能够保证大军的补给和撤离,高句丽这一仗就好打的多了。”
听完了孙享福的介绍,张公瑾顿时信心满满,孙享福便急忙让人取来人笔墨纸,现场给赵龙等人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让他们一切行动听从张公瑾的指挥就好。
“邹公,高句丽之事,若有可为,便为之,若不可为,没必要将自己陷在那边,您知道的,占领高句丽,还是得出动我大唐的大军,而大唐内部地多人少,要满足自身消耗,需得加强劳动生产力,若是能在海上建立起一条高句丽向大唐转运人口的线路,使原本为高句丽贡献战略资源和税收产出的百姓,为我大唐贡献战略资源和税收产出,彼弱我强,这也是一种胜利。”
“这一点老夫知道,老夫有高德在手,到时候会利用他,将那些无法给战事出力的妇孺小孩先走海上运往莱州,只留青壮士兵与渊盖苏文作战,如此的话,那些家属撤离到了大唐的士兵,便再没有退路了,必定会奋勇杀敌,以期给渊盖苏文造成损失,即便最终战败,那些高氏的残兵,也只有投靠我大唐这一条退路,结局你知道的。”
“原来皱公早有谋算,这我就放心了,如此,我便在莱州等地让人安排接应的事情,对于人口,咱们可是多多益善呐!”
“老夫知道你满脑子发财计,缺的就是劳力来实现,所以,老夫不会在那边大造杀孽的,没什么别的事,你就先回吧!老夫早一点去高句丽,也能多为你弄些人口回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