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昭本人这两年可没少待在关中,他见识过那边的农耕效率和产出,熟知那边的政策,以及一些市面上的消息。
他甚至打算弄一些关中的熟手农夫到门下,种植一些棉花,胡瓜等作物,在山南道本地销售,只是目前那些他联系的人,还没有掌握好留种和育苗的全套技术,他给其余几家提出这样的建议之后,其余几家的族长,也纷纷点头。
不过,他这却也是给黄续提了个醒,想到了一个大问题,道,“新的户籍政策,不禁止百姓外出,要是,有人出高价,打咱们几家属下人手的主意怎么办?”
他这一提,倒是让众人突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远的不说,武士彟这边,可还在招募人手做工呢,青壮劳力,可是月薪一贯,而且,还管两餐,他们属下的人手,要是收到消息,也跑过去做工,那么,除了本族子弟之外,那些外姓人,只怕全都得跑光,莫非,孙正明是在这里等着他们?
不过,细想之后,他们又排除了这个可能,一贯钱一个月的俸禄太高,朝廷不可能以这个待遇大规模的招募人手,因为朝廷养不起,毕竟,现在朝廷要跟高句丽开战,财政困难,据说已经欠了钱庄上千万贯,不可能在内部发展上,再做这么巨大的投入,他们在朝堂上也有人,知道钱庄的钱也是有数的,现在已经不能再往外大量借贷了。
所以,他们认为武士彟要招募的人手肯定很有限,不过,得想办法防止以后,众人商议来,商议去,觉得,似乎可以利用朝廷新定的劳动协议做文章。
现在他们属下的百姓,并不太相信朝廷,只要跟他们讲清了利害,相信,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能跟他们签上一份长约,将他们绑死在自己的家族,过往的事情已经证明了,百姓给他们这些氏族种田,至少能保证不饿死,而他们自己种的话,可能连饭都没的吃,给朝廷做工,有事做的时候用你,给你开高薪,事情做完了,你就没了收入,而他们的田地,却是年年都需要耕种的,不愁以后没饭吃。
其实,当下大多数百姓对于生活的要求,也就是有个稳当饭吃而已,这些经营百年的地方氏族,最了解他们的心理。
在武家团年的孙享福一早就考虑到了他们所商议的各方面问题,在善阳出台劳动保护法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保护弱势群体,因此,制定了很多硬性的条规。
所以,荆州这几家,想靠劳动协议把百姓终身绑死在自己手下的手段,是肯定没法实现的,朝廷派过来的那些法部实习生,身上都会带有样板合约,不合附和硬性规定的合约,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应。
当然,眼下,他也不会大量去挖这几家的墙角,因为,如他们所想一样,朝廷暂时没有那么多钱,把所有人都高薪养起来,之所以整这么一出招工,只是想给百姓们做个成例示范,告诉他们,除了种田,还有另外一条务工挣钱的路可以走,树立起他们对于朝廷的信心。
第418章 荆州局面定
孙享福并不是带着大量现金跑来荆州搞投资开发的,因为,要起股份来一点也不手软的李世民并不能拿出几百万贯来,把整个水路转运公司建设起来。
所以,他是跑过来开皮包公司的,用别人的钱来赚钱,才是后世做生意的常见手法。
“他们几家出手的动作都挺快的,各个州县的官田几乎全部被他们全部吞下,包括五姓七家置换出来的八十多万亩田地,一亩都没剩,均价一贯钱多一点,全部卖出去了。”
中原地区的上田,以关中最贵,市价达到了十贯钱一亩的程度,洛阳这边六七贯左右,扬州次之,四五贯一亩,益州和荆州,差不多是三四贯的样子,朝廷只以一贯多一亩的价格出售这些荆襄地区的上田,简直就像是把利益白送给这些本地豪强一般,也难怪他们会在政策制度上选择让步。
山南道足有三十二州之地,除了一些要出来分配给原先耕种官田的佃户做永业田之外,其余官田总数加起来,足有三百多万亩,所以,本轮土地出售,全部落实成交之后,武士彟这边,能够得到四百多万贯的现金。
这四百多万贯的现金,至少是以蔡,黄,蒯,邓,刘为首的十几个地方氏族手中,将近一半的财富,倒是足够作为孙享福推动荆州项目的启动资金了。
“应公,还是那句老话,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您一定要维护政策上面的公正,多派人去地方巡查,保证拿到新户籍的百姓们的基本权益,至于发卖土地之后收到的尾款,怎么用,您按照我给您那本册子上的先后顺序依次来做就行了。”
大年初五的,孙享福就不得不去地方指导实际干活了,因为荆襄之地,春汛来的比较早,而武士彟作为山南道总管,仍然需要坐镇荆州,统揽全局。
在孙享福的规划中,将所有的事情,都有较为详细的安排,这些钱属于地方财政上的,那么,就应该投入于地方的建设,码头,就属于地方建设,并不在水路转运公司需要投资的范围,因为这些码头建好之后,会由地方官府派人管理,收过往商船的停靠,仓储的费用。
而用于建设码头的人手,便是湖区那些接受招安的水匪了,总人数有好几万,男女老少都有,孙享福给武士彟提的方案是,朝廷指定规格,建筑要求,派人做相应的技术指导,建好一个,达标验收之后,就给他们一定的工钱,在此之前,只提供他们的吃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