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赞同者则是说,农,工,商的教学,根本用不到朝廷的人手,因为,朝廷现在除了那些实习生,真正的官员体系,除了士人,便是军人,支撑这三大学科教育体系的人手,会从行业中挑选,根本不会影响朝廷运转。
而且,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在这三个方面加强之后,大唐国力开始蒸蒸日上,朝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将其规范化,形成体系,纳入监管。
当然,这两派的人,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等他们争论了一番之后,李世民又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这个问题是他抛出来的,如何让大家同意,就是他的责任了。
为什么说是‘如何让大家同意’呢?
因为李世民知道大唐现在有这样的需求,而这些学院建起来之后,如果不让朝廷去管,岂不是让它白白的成为了为世家输送人才的基地?
他知道孙享福肯定明白这一点,所以,在给孙享福眼神示意的同时,也给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投去了目光,作为一个帝王,从世家与世家之间,到阶级与阶级之间,要把握好各个方面的平衡,真的是很难,往往明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他也不得不用一些手段,委婉的推进,才能达到目的。
就比如此前孙享福和李靖等人提到的军事学院,在没有把握掌握它的平衡之前,李世民一直不敢实际运作起来,由将门世代把持军事,就跟世家掌握政治一样,非国家之福,可如果只让平民百姓来学习军事经验,这又等于是在挖这些将门子弟的后路,这些大将军们个个都是人精,谁会愿意?
与其让朝廷花钱,给这些将军们培养后代,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先在家里教着,等他想到了破局的办法的时候,再落实不迟。
第438章 官与民的正确相处模式
孙享福果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先前,他是故意让朝臣们把想要说的话都说完了,这样他最后出来做总结性发言的时候,就没有人提出异议了。
“陛下,臣以为,将士人与农工商人区别开,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刚才,甚至还有大臣说,要保持未来可能会成为官员的士人群体的威严,臣以为,这是大错特错。
以往,那些靠强权,威严,来管理百姓的朝代,如今安在?
朝廷,与百姓之间,应该是一种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列为大臣,你们会喜欢一个经常白白的拿走你们的劳动成果,还指使你干这干那,需你卑躬屈膝的伺候着的人吗?
“不会。”
“每个人,都不愿这样,所以,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官逼民反,前隋的灭亡,就是摆在咱们眼前例子,难道咱们还要重蹈覆辙吗?”
“我觉得不能够。”
“而且,咱们的陛下,已经找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爱民,亲民,事事以民为先,所以,去年陛下北巡,路过地方的时候,地方的百姓纷纷将自己田地里产出的瓜果捧到陛下的车驾前,请陛下尝鲜。
北巡结束,数十万善阳百姓,出城相送数十里,依依不舍,并且,自发的出钱出力,为陛下修建善阳行宫,就是希望陛下能经常到善阳去居住。
这样的百姓,会反叛陛下,反叛朝廷吗?
绝对不会。
而做到这些,陛下靠的是强权,威严吗?
绝对不是。
这就充分证明了,朝廷管理百姓,不应该靠强权,威严。
正所谓,官爱民来,民拥官,君爱民来,民拥君,只有在所有人团结一家亲的融洽局面下,咱们这个国家,才能爆发出任何人也无法动摇的能量。”
“好,孙正明此言大善······”
“好个官爱民来,民拥官,君爱民来,民拥君······”
在孙享福这段话说完的时候,房玄龄,李靖,甚至像虞世南这样的老人,都将勿板拍的啪啪啪响,为其喝彩。
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此刻,更是感动的眼眶湿润了,这么直白的认可和夸奖,还获得了朝堂上这么多大臣的击节叫好,让他的成就感顿时爆棚,此时,他多想让长乐宫的李渊来朝堂上看看这副景象啊!甚至,他现在都有点后悔弄死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了,就应该让他们活着,看到今天朝堂上这副景象。
待得大臣们击节叫好的声浪过后,孙享福又继续道,“所以,可能成为官员的士人,不应该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应该要亲民,爱民。而且,臣以为,士人只是代表百姓中的读书人,跟农夫,工匠,商贾,医师,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都是民而已,所以,朝廷此前落实的公民制度,都将其划成了二等公民。
只有真正的当了官员,他们才会与普通百姓有区别,因为官要管理百姓,就必须需要有一些权力在身,这也完全是因为治理国家的需要,才赋予了官一定的特权。
士,并不参与国家的管理,国家也没有给他们身上赋予权力的必要,那么,为何士人的教育,就要高人一等呢?
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农夫,工匠,商贾,未必就小于士人,这一点,大家近几年也都看到了,工商科的举子,到了地方实习之后,对于国家的帮助,也十分明显,很多都已经证明了,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官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