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功在千秋之举,相信很多人是想在这上面分一笔功劳的,正明若是将消息放出去,允许别家参与投资,只怕,这本钱未必需要你掏。”
“呃,这个,海外可能有一种亩产数千斤的作物,可菜可粮,不知道,长孙大人可否愿意投资船队啊!您刚才知道了,光是船的建造,就需要投入一千万贯,还有过万人的水手船工,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光是他们的人工钱,那可能都是数百万贯的开支,船队之上的一应装备,食品消耗,还有其它一些诸如药物,工具,的采购等等,也会花不少钱,最大的一笔钱,是给船员们的抚恤保证金,安全归来给多少,葬身大海给多少······”
航海,是最烧钱的,尤其是像孙享福这样,不惜代价,力求安全的情况下,所以,听到长孙无忌这个建议之后,孙享福第一个,就找他拉投资了,而且,抛出来的,还是穿越必备作物,土豆。
既然是对于国家有利的事情,皇家自然要占一点份子的,可是,长孙皇后正沉浸在失去百万贯利润的不爽之中,钱可能是出不了多少了,倒是能在政策上,提供一些支持,于是,孙享福跟长孙无忌,合计了一个比较可行的计划。
临出皇宫时,孙享福将一个纸条递给了长孙皇后。
“这是何物?”
“濮王的食物清单。”
“食物清单?你弄这个干什么?”长孙皇后诧异道。
孙享福答道,“濮王前两日求您允许他入我门下学子农学知识,您应该知道的吧!我跟他讲过,入我门下,需得有个好身体,才能从事农耕事物,他才十二岁不到,体重就达到了一百五六十斤,继续这样下去,恐怕会被恶病缠身,难以长寿,所以,为了他好,臣请皇后娘娘务必督促他按照食谱上的清单进食,将体重控制下来。”
听了孙享福这话,长孙皇后一愣,惊道,“果真?”
孙享福一脸正色的点了点头,“人过胖,易引发各种疾病,心肺负担过重,则很容易出现衰竭,此乃医理,娘娘可差太医令过来一问便知。”
长孙皇后闻言,便不再作怀疑,嘴里碎道,“太医令既然早知,为何不早奏,真是该死,来人,去传旨,罚其俸禄半年。”
长孙皇后说着,手上还急促的打开了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早餐,白粥一碗,鸡蛋一个,青瓜一条。
午餐,青菜两份,米饭一碗,各色水果三两,禁食肉。
而孙享福,此刻心里对于甄太医,是一阵愧疚,让他趟枪,真不好意。
“正明是不是写漏了,怎么没有晚餐?”
“减肥的人,哪里需要吃晚餐,每下午以后,皇后娘娘一定要让人严密监视濮王,不可进食,最多喝点杯牛奶补充营养,这可是为他的身体着想啊!”
“嗯,本宫一定会让内侍监督执行的,还有,正明,多谢了。”长孙皇后朝孙享福点了点头道。
“皇后娘娘客气了,这是臣的本分,没有其它事,臣就告退了,您要记住,这节食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他自然养成了习惯,就不再那么难受了。”
孙享福说完,就告退了,以他给李泰列出来的食物清单,足以让李泰这样一个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保持基本营养补充,只是,对于一个胖子来说,每天只吃这点食物,估计会挨的很痛苦。
第504章 先集个资
李世民不在长安,不代表朝堂就不开朝会了,在大多数事情都由各部自行处理的情况下,每五日,会举行一次朝会,汇总处理一些情况,这是孙享福回来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将是由农部唱主角的朝会,在上朝的前一日,孙享福还专门召集农部官员开了个会,了解了一些情况。
夏收,是关中转入两季种植之后,比秋收还重要的一件事情,由农部主持收割,粮食处理,入库等事宜,户部主持税收。
朝堂之上,就各项具体工作分配的事情,在房玄龄的主持下分派完之后,大家就开始对其它的一些事情进行讨论了。
第一件被拿出来说的事情,自然是渭南那边推行的医疗和养老的保障制度,温彦博建议朝廷在渭南以外的地方,也鼓励推行,不过,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些人,无不是代表着各个地方团体利益的官员。
孙享福一早就料到会是这种情况,出言安慰了一下老温,告诉他,其实这件事,现在已经不需要朝廷去推动了,只要渭南坚持施行下去,现实,会逼迫所有需要大量用工的产业跟进的,因为,你没有这样的福利待遇,工人就不愿意给你干活,现在大唐地大物博,缺的是劳动力,他们不想办法留住劳动力,就必然会面临经营困难,在这个时代,任何事情,可都是靠人力来生产创造的。
听到了孙享福的安慰,温彦博才知道,为什么孙享福不把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来商议,就直接对外推行了,原来,这是他的一种手段,现在看来,果然高明。
这事没有议定,但是有一间事情却很快就议定了,那就是将弘文馆的学子,派往边镇为官的事情,现在,大唐疆域陡增一倍,四方边镇都缺人手,朝廷基本都没有挑选的余地,能写,会算,愿意帮朝廷出力,就能给他们一个机会,连国子监的普通学子,房玄龄都想要用上,更何况是弘文馆教育出来的这些高官子弟,他们可是照着官的标准来培训的,能够出仕为官,是朝堂上所有人都能够沾光的事情,自然没有人反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