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臣服的小国的国主,他们在长安,吃的好,住的好,有各种稀奇把戏看,比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要舒坦的多,李世民留他们在长安多住几天,他们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李世民让他们的子孙进国子监读书,学习汉文化,他们更加是举双手赞同。
这可是大好事啊!学好了文化,就能够在大唐做官,皇帝要给他们的后代做官,这就是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的表现,所以,别说那些年幼的子孙,就是像麴智盛这样的成年王子,也被新获封了高昌郡公的麴文泰留在了长安学习。
并且,有好多只是获封了县公,县候级别的国主,直接请求定居在长安,他们已经舍不得长安的荣华富贵了,在这边,不仅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生了病,还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多小病,一刻药丸下去,就能见好,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神奇了。
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没有野心,也成不了气候的他们,干嘛还要回去?
对于这样的奏请,李世民当然是同意了,并且给这些申请留下的人,都赐了宅子和一定数量的三等公民做仆役,让他们直接成为了长安城有房有仆有高薪的享乐阶级。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用,有一些他们提供的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资料,以及身份上的压制,对于官府管理当地,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说完了这些,李世民又在房玄龄的建议下,对于官员俸禄这一块的新规定,拍板决定了,简单的来说,就是大唐的官员又要加薪了,这一次的幅度,达到了三成,而且,以后,还会像工人们一样,有一个稳定增长的工龄工资,为朝廷服务的越久的官员,薪酬会相应的高一点,而且,将实习官员的生活补贴提升了一倍,达到了每月两贯钱,并且,将大量表现尚可的实习官员转正了。
贞观三年的科举,一下子就取中了五千人,此前由于人手紧缺,房玄龄转正了一批,差不多一千人,李世民这一次,更是直接转正了三千多人,剩余的几百人,要么是表太差,不适合当官,要么是有了其它的想法,不愿走仕途的。
还别说,工商科有些人,得到了各自实习的产业的东主的赏识,做到了中高层管理的,可未必愿意去朝廷做个八九品的小官,他们轻松可以获得一等公民的身份,而且,薪酬比朝廷官员还高的多,管的事情,也对自己的胃口,放弃被朝廷派往偏远地方做官的也有人在。
这一动作,倒是让社会上的实习官员顿时为之一空,不过,有了这三千多人,大唐治理四周边地的人手,倒是轻松的多了。
同时,也让全天下的百姓,看到了仕途这条路,现在貌似也蛮好走的,只是两年多的时间,就有这么多原本是白身,甚至是寒门草根的人,成了正儿八经的官员,这对于这几年进了县学读书的那些寒门子弟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这也只能说他们赶上了大唐飞速发展的一个好时候,就像后世,好多人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一样,很快就实现了富裕。
第518章 大明宫的设计
李世民回到长安之后,各种政治项目的推进就明显加快了起来,他是个非常勤奋,而且敢于接受新想法的皇帝,所以,孙享福这样晋级成了他肱骨大臣的人,就悲催了,陪他熬了好多次夜,脑细胞也被逼死了好多。
直到十一月下旬,大唐赴西域使节团正使,唐俭的奏章送到长安之后,孙享福和阎立德才扔下一大堆新宫殿的设计图纸,一起赶赴定襄。
没办法,唐俭的奏章中说了,前来定襄参加天下第一运动大会的王国数量,可能达到过百个,每个王国的团队,都有数百到过千人,其中还有好多国家的国主,会亲自带着人马来,那么,加上他们的护卫以及一干随行人员,很可能达到数千人。
这还不算是大头,各个国家的权贵阶级,很多都已经自己组团往定襄这边赶了,到时候,这些外来的观众的数量,也会不少。
这也就是说,即便不算大唐内部参赛的队伍和观众,光是西域和天竺诸国前来定襄的人数,也有可能达到数十万人,加上大唐内部的参赛团队,以及赶来看热闹的百姓,定襄明年八九月的时候,可能会聚集超过百万的外来人口。
想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和比赛,需要提前做很多工作,孙享福就是赶到定襄,帮忙统筹这些工作去的,至于阎立德,他则是要领着工部的人,去定襄学习最先进的楼宇式建筑,因为,他和孙享福共同设计的政务区,将是一个外型大气,办公方便的新式楼宇建筑。
新的宫殿还是被李世民定名为了大明宫,主殿将会是长安城最高的建筑,楼高三十米,分三层,每一层的挑高为九米,屋顶雕龙画凤的装饰高三米,按照后世一层楼差不多三米三的高度,这栋楼差不多有后世的九层楼那么高。
大楼宽三百米,径深两百米,也就是说,每一层的室内面积,差不多有将近六万平米,一楼将是一个超大的宴会厅,足以同时供给两三万人饮宴,观看歌舞。
二楼,则是朝会大厅,有两个非常宽阔有气势的楼梯,直接从室外两侧直上二楼,左文右武,但是列班站队的话,这个大厅,足以站三到五万人。实际上,也只有超级大朝会的时候,能够用的上二楼这个大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