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别捣乱,采完了菱角,爹爹教你游泳。”
“像青蛙一样游吗?”
“是的。”
“爹爹,爹爹,欢欢也要游。像青蛙一样。”
“游泳要打湿头发的哦,你舍得你的漂亮辫子和栀子花吗?”
“啊~那我不要游了。”
炎炎夏日,在清澈的河里游泳戏水,才是最好的解暑办法,到了黄昏时分的时候,都没有谁会用热水洗澡了,而是直接在门前的大水渠里解决,连大多数村姑都是如此,只是她们会穿着衣服。
孙靖和孙婉婷一早就见识过了孙享福那种奇怪的游泳方式,只是学了几天都学不会,尤其是孙靖,最喜欢在水里玩,下了水,却又紧张的不得了,都学了一个多月了,也只敢闭着眼睛,捏着鼻子在水面以下待几秒钟。
乌篷上,红梅和春桃看顾着要用小浆划船的孙靖,张轲则是用一根竹篙将船撑的飞快,坐在船头上吹风的孙享福心情不错,再度哼唱起了这几天他常哼的一首民歌。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离分,呀我俩一条心······”
孙享福的歌声,只有红梅和春桃最有感觉,因为她们是大人,懂得情情爱爱的事情,只是,限于歌艺水平有限,不能像虞秀儿那样,跟孙享福对歌而已。
至于孙享福心情好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有他期待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传来了,赵龙驾驶钢结构龙骨的新式船完成了第一次的海上行船,途中,甚至遇上了一次较大的风浪,不过,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据他来信反馈回来的消息,这种钢结构龙骨,外包钢板的船,由于船身重,吃水深,远比木质船在海上的抗风能力强,虽然航行速度下降了很多,但是安全性,却是提升了很多个级别,回来之后,他们只需要做一些很小的舒适度,和实用性设计的调整,就可以开始量产了,他很有信心,驾驶这样的船,去到更远的地方去。
也就是说,最多一两年以后,他想要的一些南美洲的物种,就可以拿到了,而有了那些东西,大唐百姓的抗灾能力,才真正的上升了一个台阶。
第544章 偷跑
煮过的菱角,孙享福用刀劈成两半,几个小家伙才吃的好,吃完还喜欢把壳子套在手指上做猫爪。
“小心了,别抓到人。”
几个小家伙将五个手指都套上菱角壳子后,相互吓唬逗闹,倒是跟孙享福小时候一般模样。
“夫君,这菱角在北方没有,咱们带一些去善阳,给弟弟妹妹们尝鲜吧!”
“嗯,等回头出发的时候,多摘一些个大饱满,没有虫的菱角晒干,再带过去给得寿他们,过两年,他们就应该能够摸索出更加高产的种植方法了。”
菱角的食用历史十分悠久,但真正成规模的种植,却是到了后世才实行,这个时期的人们,基本都是食用野生菱角,收成的多少,完全是看大自然给不给面子。
当然,即便是在后世,也只有我国和印度进行了菱角的驯服和培植利用,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口多。
而为什么两个人口大国会大面积种植菱角呢?
因为其产量大。
光是这个时期的两角菱品种,用现在能能够做到的传统种植方法,其亩产量,都可以达到八百到一千公斤,而后世专业的大棚种植的菱角,每亩年产量可达到两千五百公斤到三千公斤,其菱叶还可以做养殖用的青饲料,或者种植用的绿肥,算是本土原产物种中,完全能够媲美红薯,土豆的一种农作物。
菱角果肉有很好的补气抗癌,减肥解酒的作用,还有很多其它医药作用,是非常好的药膳。
孙享福此前让农部官员在当地教了村民们比较科学的采摘办法,就让其产量瞬间增加了两三倍。
像以往,百姓们把采菱船划到塘里,捞起一个菱角物之后,就会将上面的菱角不分大小的全部摘完。
后来,农部的官员却要求他们每五到七天采摘一次,而且,只采摘作物上面个头完全长到饱满的菱角,如此的话,整个采摘期,可以延续一个多月,虽然采摘六到七轮,会耗费很多时间,但其产量,放大了太多,采摘出来的果实,全部是个头长到最饱满状态的菱角,食用起来口感也更好。
“掌门师父,这菱角,也可以在北方种植吗?”
“有一些地方可以,关中西南部的气候,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得寿他们研究出一套百姓可以轻易做到的密植方法,亩产可达一千六百斤到两千斤也是有可能的,这样,其可食用的果肉部分,就不下于水稻田产出的稻谷了,按它现在高于稻谷的价格算起来,也算是一种高产经济作物了。”
菱角在北方卖的并不贵,在当地收菱角的商贾往各个州县的市场上批发的价格,也就两文钱一斤,之所以有这个价格,主要还是因为收购菱角的商人,赚了少量差价,负担了一定运输成本的原因。
以往,百姓用不科学的采收方法,采摘野生的菱角,亩产也就五六百斤,卖给商贩的价格是一文钱一斤,这么算下来,基本也就和种植水稻的收入差不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