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听后点头道:“骠骑麾下伤残老卒,皆忠心之人,查验盐铁之税,可当大任。再配以寒门士民,纵才能不比世族寒门子弟,然充任天下各地盐铁监者,却是绰绰有余。”
“善!”
伏泉那边刚称赞,结果贾诩就话风一转道:“然各地所需盐铁监者官吏并非小数,骠骑若择一、二之地,选拔精干寒门士民往之尚可,今天下盐铁之地尚有数百,恐肆意任命,难免有心思不正、才能不佳者选之,望骠骑慎思!”
“嗯……”伏泉笑着点头回应,心里却是有些不满,暗道这贾诩要说话就一次性说完,这么吞吞吐吐的,实在是叫人难受。
当然,贾诩说的也是实情,选拔人才,自然要慎重无比,如今大汉被发现的盐铁之地,说多不算多,但也不少,真若是伏泉慢慢听人举荐,把那些被举荐的寒门士民调到各地盐铁之地,还真难保这之中有没有他看走眼的人。
而且,贾诩的提醒,也让伏泉有另一个忧虑,那就是他提拔这些寒门,都是靠着手下人的举荐,再通过自己考核审查提拔的,这之中,很明显会有一个从属的门生故吏的关系。
虽然那些寒门中人,也都是多为寒门举荐的,暂时不会像汝南袁氏那样,担任高官不断举荐人才,最终膨胀成长为天下第一门阀,但是也不可不防。毕竟,这些寒门想复制汝南袁氏从没落家族登顶的奇迹很难,但可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结党,从而诞生另一股伏泉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控制的朝野势力。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寒门官吏本就势弱,而朝中现在高官位置还是由世族豪强掌控,只要这些寒门官吏不是傻子,就肯定是会团结在一起,久而久之,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大,说不得伏泉他自己都可能驾驭不住这股势力。
说到底,还是选拔人才的方式落后,全由人举荐,举荐者大公无私还好,可若是有私心的话,不说这会不会因此造成人才的流失,使得有才华能力的人不能涌现,就说那被举荐者举荐的关系亲密的人,对方有没有才能,也不可知。
想到这里,伏泉心中已有定夺,他觉得是时候把他一直想实现的东西,拿出来了。
只见,伏泉说道:“文和,选拔有才能之人,此事不难,孤已有法!”
“何法选之?”
“开考取吏!”伏泉目光一凛,看着贾诩,缓缓说道,终于他有机会把很早就有的想法实现了。
“嗯?开考取吏?”贾诩听后,眼神微微皱起问道:“如何考之?如何取之?”
“文和随孤来。”说完,伏泉便起身,出了大堂,贾诩见之,面露疑惑,毕恭毕敬的跟着伏泉离去。
二人往其骠骑将军府内的书房而去,那里也算是府中禁地,伏泉派了一队兵卒守卫,旁人除非和伏泉一起,不可进入。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自从三年前,伏泉掌握朝野大权后,深知他作为外戚,要改变汉室积弊,就得将后世的一些良法在合适时候拿出,因此对于很多政策,他其实早有考虑。
不过,人的记忆力终归是有限的,而且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减弱,所以伏泉就把他想到的后世一些政策之类的东西,全部写了下来,放在书房里,并且派遣心腹兵马看守,就是他的妻妾子女,不得允许,也不能靠近半步。
现在,伏泉带贾诩去书房,自然是取他曾经写的开考取吏的帛书去了,上面记载的是他按照如今汉室局势,所改良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当然,伏泉可没有照搬后世宋明取士,乃至天朝的公务员选拔,各朝自有国情在,完全照搬说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就像伏泉说的,他要搞的是开考取吏,而不是天真的用科举取士制度取代大汉已经成型的孝廉举荐制度,让那些通过考试的人才做官,那不现实!
恐怕伏泉真的这么提起的话,说不得天下世族豪强,就要联手打出清君侧旗号,推翻他的“暴政”了。
世族豪强之所以能在后汉,保证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除了掌握资源多,家族人才辈出外,同样也和孝廉举荐制度被他们研究透了,可以私自操作,让家族人才更多出仕而已,不然,哪怕你家族人才再多,但是如果不能出仕做官,那对他们家族来说,能有什么用处?
现在,伏泉若是直接改变后汉的孝廉举荐制度,让世族豪强和寒门子弟,在政治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天下的世族豪强都会和他作对,甚至伏泉麾下出身世族豪强的文武,也会跟着反水,伏泉真要这么做,明显太过愚蠢了。
想想看,真实历史上,从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到宋代历经数百年光阴,科举取士才真正的取代举荐制度成为出仕主流,现在伏泉想要一蹴而就的替换,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伏泉才会退而求其次的来了一出“开考取吏”,吏者,自然是斗食佐吏,是各部官员的重要助手。
别看小吏听命于官,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实权人物,只是,后汉以来,这些斗食吏的任免,已经逐渐被郡县长官取代。而各地郡县长官,任免佐吏,都是取亲信之人,所以那些佐吏的权利,自然而然的都被各地郡县长官把持,如果这些郡县长官出身世族豪强,那么那些佐吏当然也偏向世族豪强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