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泉看了眼天色,离天黑尚早,便谓韩当曰:“几番大战野外沉尸繁多,不加处理可致瘟疫。义公!”
“末将在!”韩当道。
“领一曲兵卒看押俘虏,令其于营外挖坑,需得大而深,越大越好,越深越妙。”
“诺!”
韩当并无疑虑,领了人马便离去。伏泉身后众人也是如此,他们不知此时伏泉心中所想,若是知道定会大惊。
入夜,寒风阵阵袭来,直把刚出大营的伏泉打了个喷嚏,紧了紧衣甲上的大氅,看了眼四周,风声渐紧,隐隐空气中有股令人胆颤的恐怖,在月光照射下,透露一种血腥的气氛。
伏泉身后跟着一队兵卒,很快一众人就到了营地外,火把照亮下,那里正跪着密密麻麻一片人头。他们除了原先鲜卑营中的俘虏,还有后来送来的汉与鲜卑决战的俘虏,约两千余人,此刻皆不敢妄动,因为四周都是按刀持矛的汉军,远处也站满了一排排弓弩兵,若举动异常,性命必将难保。
关羽脸色忽明忽暗站在汉军中央,看伏泉来连忙上前行礼,其实却是心不在焉,他脑中一直想着下午营帐里伏泉与其所言,至今还是不敢相信这位少年外戚竟然欲做此事。
胡人俘虏中有人大着胆子抬头朝四周瞥了一眼,但又很快埋了下去,因为他们看到远处那边汉军正往坑那里用马车拖尸体。尸体的衣服很容易就让他们分辨出都是些什么人,看来汉人所言不假,只是为了埋尸而已,未有其他不祥之事,他们不想让自己也成为那马车上拖的尸体,就只能老老实实的跪着。
寒夜漫漫,四周并无太多声响,唯有汉军拖动尸体之声,空气中似乎透露着一股杀意,时间长了,即使是守卫在附近的汉军将士也感觉出不对,奈何上官在侧,不敢私下议论。
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伏泉对关羽点头,关羽会意,走到鲜卑俘虏前,大喊道:“统统起来,去帮忙运尸体!”身旁自有通鲜卑语者汉人代为翻译,向鲜卑俘虏呼喊。
鲜卑人左右相望一眼做什么,看到四周的汉军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一些人心里已经开始嘀咕和害怕了,有懂汉语者壮着胆子问一边的一个汉军军伍长道:“贵军欲行何事?”
不过他的问话,明显无人回应,汉军只是持兵冷眼旁观,心虚的鲜卑人在明晃晃的刀剑面前,如同听话的羔羊一般,走向已经埋好的大坑旁。
大坑里此时已经从马车上倒了数千具尸体,在黑夜里显得格外可怕,胆小的鲜卑人看到吓得直哆嗦,而更多人却已发现不对,人群顿时慌乱起来,只是此刻已经晚了。
阴森的黑夜里,传来一句残酷的大喝:“杀!”
————————————————————————————————————————
大氅:又称氅衣,指外套
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俘不详
那声音稍显稚嫩,不过却在黑夜里显得格外恐怖血腥,一语而出,便是千人丧命。
一声令下,便看汉军各屯长纷纷抽出手中利箭,狠狠向那两千余鲜卑人斩去,同时口中也跟着大喝道:“杀!”
他们事前就已被关羽单独喊来耳提面命,此时听到伏泉喊声,有上官之令,如何会管杀俘是否对错,当即听令行事。
“放箭!”
“出矢!”
“挺矛!”
……
无数汉军兵卒听到上官命令,先是一愣,面露惊讶迷茫之色,不过很快恢复,随即听令行事。这些兵卒多为幽州人,亲眼见到家乡惨象,仇恨之心顿时点燃,本来胡人投降,他们若是为了泄私愤而杀戮,说不得会因此获罪,因此一直将未敢实行心中计划,此时得了上官命令,哪管其他,拿起手中武器,对着面前的胡人倾泻着仇恨的怒火。
只见矛兵持矛与刀兵立即将鲜卑人围在大坑旁,后方弓弩兵不断喷射出致命的箭矢,月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鲜卑人的身体,无情的收割着这些侵犯汉境的胡人。
此时有事前被蒙在鼓里的书吏直接上前劝诫道:“明府,杀俘不详,速住手也!”
伏泉冷然看了一眼其人,怒声喊道:“再有妄言者,斩!”
一语说完,书吏惊了半晌,最终还是低头退下。
杀俘不详?
在伏泉看来就是迷信,的确,在东汉以前,白起坑杀长平战俘,项羽火烧关中,李广诱骗降羌杀之,都在告诉汉人,杀俘不降,获罪于天,必无好报。不过来于后世,伏泉怎会信此?
想想后世五胡、契丹、金、蒙,清,屠了多少降兵降卒,便是汉家之人,薛仁贵坑杀九姓铁勒十几万战俘,可是从此将九姓铁勒直接杀到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位天可汗在建唐初期不也多次杀降,最后令史家将此事推到其父身上,端是无耻,但伏泉却很认同这种无耻。
对待敌人,尤其是胡人,与他们讲所谓的仁义道德完全是虚妄,和胡人讲仁义,完全是可笑之极。后世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胡人的仁义到底多少可信!杀汉人百姓,杀汉人降兵降卒,他们有仁义吗?
没有,礼义廉耻在他们眼里几乎没有,一切只和利益结缘。当国家强大时,他们自然会和你讲仁义,但当国家虚弱,这些胡人会毫不犹豫的没有礼义廉耻的反咬一口,历史早已证明这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