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城池,县内百姓愈多,似乎要把前番连续大雪待在家里所积下的郁闷之气全部发泄出来。不过,来往行人在看到乌咽几人后,皆不自然的避让开,脸上极其不自然,还有几分仇恨,乌咽苦笑,看来鲜卑所犯之事着实让汉人仇视不清,引得自己也被牵连。
鲜卑与乌桓同出东胡,故两族外貌服饰多有共同之处,即使乌咽常来县中与汉人交易货物,联系较多,此时亦不免遭受汉人计较。
若是往常,乌咽一定回部落,不受汉人此气,说不得还会动刀与汉人短兵相接,乌桓人与汉人类似,受不得辱,血族复仇之风颇盛。毕竟他的部落几番大战,出兵出力,也死了百余多精壮,可谓是元气大伤,这时还不受汉人待见,对他而言,何其不公。
不过现在,乌咽却是不敢有此想法,说不得自己先动手伤了汉人,那边这位柳城令就带兵杀来了,毕竟这柳城现在可还有辽西郡兵数千驻扎,自己敢动,那位汉朝外戚一定会屠他部落。
或许带族人叛逃汉朝也不错,不过这个想法刚出现,便被乌咽否定。塞外的鲜卑人连联盟大人檀石槐都丧命汉地,想当年他是何等英勇圣明,竟也有这番结果,而且别忘了柳城县令可是“伏屠夫”,自己能溜走还好,若是被抓到岂不是自讨苦吃?说不得整个部落还要被伏泉屠了,算了,还是安分些好,免得受无妄之灾。
入了县署,随着小吏左拐右饶,终于到了县署后堂,见到了这位已经可以使郡内诸胡闻其名而色变的县令。看着伏泉年轻还稍显幼稚的模样,乌咽却是相信他会是那夜里下令坑杀两千余鲜卑人的屠夫,不过此时伏泉却在与那位“屠胡勇士”闲聊,乌咽知道他叫关羽。
“云长家学却是《左传》,为何不年少从军?”只见伏泉笑问道。
下首的关羽脸色颇为不自然道:“羽父祖皆为文吏,常劝习书。吾幼时尚武,本欲从军,然父早丧,为其守孝,便弃此念。”
伏泉点头,后世一手执青龙偃月刀,一手握《春秋》的关公像极为深入人心,他亦是如此。当然那青龙偃月刀可以不提,那不过是罗贯中杜撰之物,不足为谈,但武圣爱读《春秋》却是必有此事,本来他只以为这是后来关羽潜心想学所致,现在看来却是想差了。
初时知道关羽家学乃是《左传》伏泉十分惊讶,毕竟关羽有此才学武力,不投军真是可惜,现在听闻其为父守孝便能理解了。大汉以孝治国,父丧守孝乃是人之常理,而关羽又是忠义之人,当然不会行不孝之事。怪不得关羽熟读《左传》却落魄在家,毕竟以其武力,又为三河良家子出身,此乃东汉募兵首选,只要朝廷因战事募兵,他若应募,假以时日必定是一方将军。
这时堂外乌咽随着小吏进来了。
“见过明府。”乌咽用着学到的汉人礼仪行礼道。
“嗯”,伏泉应了一声,然后放下《左传》,示意乌咽起身。随后望向坐于下首的关羽道:“云长,去门外守候,无令不得入内。”
“诺。”关羽放下左传,便带着小吏出了屋。
确定屋子里无人后,伏泉看着面前战战兢兢的乌桓族长,怎能不知其意,哑然笑道:“乌小帅不必惊慌,此番召汝来却是有事相询。”乌桓分部、邑、落,每部统辖着数百乃至数千个落。落,通常为户之意,每帐户或帐落,人数不等,一户数口甚至数十口均有。若干落相聚则为邑,又称邑落。邑落的头人称为小帅,多为豪人充任,部的首领称为大人,邑落小帅一般受制于部落大人,故伏泉称乌咽为乌小帅。
乌咽道:“不知明府所问何事?”
“辽西乌桓若有异动,乌小帅可愿通汉?”
话语刚落,乌咽眼色一变,大惊望向伏泉,张嘴良久,不知何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坑杀:古文里不是全指活埋的意思,多指屠杀无辜,如大规模杀俘和杀平民,史家一般将坑杀这个词用作谴责。
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干落自为一部。大人有所召呼,时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摘选自《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摘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江表传》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归
两日后,天气晴朗,正是出行的好日子,得了朝廷圣旨,伏泉带着一众家眷整理行装出了柳城往雒阳而去。
刘宏封了自己为羽林中郎将,伏泉自然不能再待在柳城了,这个任命虽出乎伏泉意料,却也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自桓帝以来,鲜卑就是大汉朝边境大患,向来胜多败少,此番他与赵苞大破鲜卑三万人,又斩了檀石槐首级,可谓是立了不世之功,升官是必然的,然而以他现在十七岁之龄明显当不了秩两千石太守、相国,若不是他为外戚,以前外放可能连这秩六百石柳城令都可能做不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