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伏泉疑惑,他正听王谋计策出神,被他这番打断,颇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看了眼王谋,见他不似与自己开玩笑故意停下来问此问题,一番细细思索,随即便明白了他为何有此疑问,便笑道:“先生多虑,余之名声蜀地皆谣言也,‘戾龙’当屠边境异胡,今板楯蛮人与吾大汉子民同言同语,其实和汉民无异。余若擒得蛮人俘虏,自当做择其大恶者斩之,其余众人,无过错者自当遣其归乡,选贤达之人教化,以绝叛乱再生。”
很明显,这位益州蜀郡人应是受到外界舆论谣言的影响,以为自己是个嗜杀成性的人,害怕自己抓了蛮族俘虏就地革杀,所以才有此一问。只是,王谋的想法真是多疑多心了。
王谋见伏泉言语不似作假,心中担心却是少了几成,随即道:“中郎勿怪,‘戾龙’之名天下皆惊,下官恐中郎开下杀戒,否则余之计策难成也。”顿了一顿,他继续道:“中郎若善待蛮军亲属家眷,送其回军,则蛮人感恩,到时遣一善辩之士,多加说服,板楯蛮人世受汉恩久矣,必率众归降,到时巴郡一郡不战而降,岂不快哉?”
伏泉听后眼前一亮,这王谋的提议倒是非常可行的,板楯蛮人本身多数就不是真正要叛汉的,他们之所以从贼反叛,还不是对抗地方那苛捐杂税,自己只要送出自己的诚意,对面蛮人没有理由不降的,毕竟有了朝廷的赦免,他们有了活路,哪会有理由拒绝朝廷的招安呢?
只是,这样一来,伏泉必须要有所取舍了。若是如此,使得蛮人投降,他必须要保证蛮人不再叛乱,不然若是如此的话,他就要重新安排地方的官吏了,如果没有官吏剥削的话,蛮人也不会反抗。
对于蜀地官吏喜欢强行摊派,压榨百姓钱财等情况,伏泉也无法多说什么,这些人都是奉了上官的命令,前来捞钱,捞不到钱则肯定不受上官欢迎。毕竟这些人的上官,买官时都是花了不少钱的,除了不差钱的,其他人如今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当然要好好捞钱,以补偿自己买官的损失,而板楯蛮就是如今被地方官吏剥削的那类人。
换句话说,如果伏泉不好好治理巴郡吏治,即使招抚了板楯蛮人,时候他们还是会反叛的。现在,伏泉若是想彻底解决蛮乱,最重要的一点却是如何整治蜀地的吏治,不然什么都是白搭。
第两百零一章 直捣阆中
王谋的一番话令伏泉沉思良久,最终还是决定用他的计谋,这番做法虽然冒险,但是收效的利益却是最大。不然自己这次平了广汉县蛮乱,其他蛮兵得了消息,此时恐怕早已守株待兔,等着自己军队前去平乱,他不能如此被动,必须占据主动,而王谋的话计策便是最好的能让自己占据主动的计策。
翌日,大军于广汉县外汉军大营集结,伏泉站在临时建造的木制点将台上,目光一一扫过众军,最终停留在新调来的蜀郡三千兵马身上。
看着他们精神饱满的样子,伏泉暗暗点头,看来未与蛮兵交手,这些蜀郡兵倒是不怂,只是不知道一旦两军对战,他们还有多少战力。细细思索一番后,伏泉决定将这支蜀郡郡兵调入自己中军,毕竟蛮兵悍勇,其他与蛮军战斗过的兵马完全有经验,倒不至于抵抗不了,而蜀郡兵马,没有战斗过蛮军,若是被蛮兵搏命般的样子吓到,说不得会全军崩溃,为了将一切隐患驱除,伏泉还是决定保险些将这只军队纳入自己的中军,先在后方接触了战场气氛再说。
“出兵!直捣阆中!”
一声令下,汉军近三万人马出发直奔阆中,向着板楯蛮人的老巢而去。樱红的流苏在他们头顶兜鍪上的随风而起,一队队披甲执锐的兵卒陆续出了汉军大营,虽然精神面貌不错,但总是让伏泉感觉缺了一股劲,一股悍勇的肃杀之气。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是巴郡板楯蛮聚居的主要地点之一,汉军打算先克阆中,之后以阆中为跳板,将巴郡内,例如巴中、充国等板楯蛮的聚居地一一攻克,板楯蛮人知道老巢被汉军抄了,不愁他们不回军救援,毕竟他们的妻儿老小全在后方。
汉军一路平稳前进,不快不慢,同时伏泉令人四处放话,言道汉军欲直入蛮人后方,大军一路招摇之下,数日后便到了充国地界。
充国县,地如其名,先秦时候便是古充国的地界,与当时的巴国打的难解难分。后来古蜀国和充国结盟,两国共同侵犯巴国。巴国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著名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入川援助巴国,秦、巴联手,先后灭掉了充、蜀两国,之后,秦国背信弃义,趁巴国庆贺一统之际,顺手灭掉了盟友巴国,统一了巴蜀之地。后来,秦国依仗“天府之国”作为经济大后方,国力日渐强盛,又取得了长江上游有利地势,为日后扩张进攻楚国打下了坚定基础。
这些暂且不提,充国境内板楯蛮人较多,因为先秦时候充国时常受到阆中的賨人的骚扰掠夺,賨人便是板楯蛮的祖先。他们从小生活在川东大山里,擅长奔走与猎射,却不会种粮食,每到秋收粮食时,居住在山里的賨人就会集结人马,前来掠夺秋粮食,带回大山里过冬,充国百姓苦不堪言。后来,充国设计抵抗賨人成功,賨人迟迟劫掠不到粮食,最终没有办法投降充国,从此賨人也成了充国人,掌握了农耕技术,慢慢被同化了同文同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