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末皇戚_泉释一切【完结】(273)

  得汉城的城门比一般的普通城池的城门小了不少,城门前,城里的一众官吏闻知郡守到来,纷纷出城远迎上官。

  入得城中,城内的数千汉民百姓听闻平定蛮乱的郡守到来,也是纷纷涌上街道争相观看“戾龙伏泉”,场面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明公威名远传,方得此民心,实乃吾大汉楷模!”

  “巴郡有明公治理,乃百姓之福也!”

  ……

  一路上,得汉城的官吏们见城里如此热闹,纷纷拍着伏泉这上官的马屁,讨好着这位上任以来第一次巡视郡内的太守,特别是那得汉令,简直恨不得把自己能知道的好话全部说尽。

  看着那似乎年近五十的得汉令,伏泉想想也知道这人为何如此了,毕竟按照他这年龄,还在这民不过万的小城徘徊,官途可想而知。如此讨好自己,也是希望自己在上计时多给他一些功绩,起码等到告老时不用耗费在这山野古城了。

  “听闻板楯蛮乱时,得汉一城孤城固守,数番败蛮,使得板楯蛮寸步难进,可有此事?”伏泉并未理会他们的溜须之言,而是开口询问自己所了解得汉城的情况。

  那得汉令随即道:“回禀明公,战时吾得汉城曾收纳流民数千,城内精壮繁多,县内军民一体,兵甲齐备,加之城池四周险要,方未使蛮人破城。”

  “流民可妥善安置?”

  “明公平蛮后,城内亦放榜安民,愿回故里者皆回故里,亦有就此于得汉定居者,皆安置完备。”

  伏泉颔首,这得汉城中官吏做得倒是不错,虽然不知他们处理流民是否真实,这需要派人详查,但仅仅是在板楯蛮乱时,他们能快速收纳汉人流民,并组织城中军民就地防御,这能力还是有的。

  而像得汉城这种天生就建立在天险之上的石寨城池,有了数千兵马防御,就像伏泉想得那样,即使不如蜀地天险剑阁关隘那样险峻,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攻破的。很显然,那些反叛的板楯蛮人,也不想在将多余的兵力浪费在这只有数千人的山间小城上,毕竟攻破此城浪费兵力不提,而且这城里就数千人,就算攻破了能抢到的物资又有多少?不如放弃,去攻击其他城池,拿下一座数万人的城池,抢到的收获可比这小城多得多了。

  “报!阆中板楯蛮人有变……”

  快到到达官署,身边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声音,令得伏泉一惊。

  什么?板楯蛮又出事了?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从。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选自《汉书》

  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静候佳音

  阆中板楯蛮人有数千人盘踞在阆中县城附近,意图不明,新上任的阆中县令不敢怠慢,除了命县内兵马集结,招募精壮外,便是快速命县内脚力好,熟悉山路的兵士,扮作山野樵夫,不走大道,从山林小路,火速向县城四周而去,让各县早做准备,顺便为了提前求援报信。

  “什么?蛮人又叛?”那得汉令惊呼一声,不过到底是经历过前番蛮乱的动荡,慌张一番,很快镇定下来,连忙问道:“汝可确信?汉蛮刚刚定下盟约,此事稍有差错,后果难测。”伏泉见此暗暗点头,这得汉令身为经年老官,还是有些能力的。

  “这……”那传信的兵士迟疑一声,也是拿不准,毕竟蛮人大批集结,已经是行动异常,再加上又有反叛前科,他们县令才不敢大意,让人四处报信求援的。此时真让他回复蛮人真的叛乱,他却不敢,若是错了,他这样岂不是和谎报军情无异,最后反而无端牵扯县令和他自己。

  得汉令见这兵士如此模样,便明白他也只是依令行事,知道的不多,转头望着伏泉,等伏泉定夺。

  其实这得汉令心中也是为难,毕竟此事牵扯甚多,他一人不敢擅专,而且身后还有伏泉这个太守在,当然是官大的顶着了。更何况若是蛮人真的降而复叛,这事情更是要伏泉来处理,要说这板楯蛮再次反叛,第一个被打脸的便是一力平蛮,又主张招抚的伏泉本人,那得汉令混迹官场多年,当然知道如何来维护上官脸面。

  “蛮人来人几何?之前阆中县可与板楯蛮再有过节?”伏泉见到广汉令模样,也明白他的意思,连忙接过话头道,心中也不由得对这广汉令好感颇增,毕竟一个晓得上官心意的下属,总是让人喜欢的。

  这兵士见有人在得汉令旁插话,还是个不认识的年轻人,脸色疑惑,眼神在伏泉和得汉令两人身上徘徊,一脸犹豫不决,他不知道伏泉身份,不明白该不该回答伏泉问题。因那得汉令穿着官服,他一眼识得,而伏泉远道而来,又只是穿着日常的素袍,他以前也未见过,不认识伏泉倒也正常。

  看到传信兵士迟疑模样,得汉令一眼就明白了他心中何事,连忙介绍道:“此乃本郡伏太守,今日到得汉城巡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