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这贼人模样,伏泉心里冷笑,他如何不知这人想法,和前面那六波吐露实情的贼人一样,这些变节的锦衣贼人此刻的心里也只想着保命而已。尽管他们自诩为忠义大侠又如何,还不是遇到危险会变节,人是善变的,从来只是因为没有达到对方心中的筹码而没让对方变节,不会有从一而终的忠义,往往那些至死不渝的忠义,只是对方给不了而已。
说实话,在未穿越以前,伏泉一直向往着汉代这些重气节、轻生死,恩怨分明、快义恩仇的豪杰任侠,他们做事附带意气,以侠义自任,在后世留下了多少故事传说。
然而,到了汉代,无数次听闻和接触了这些游侠恶少年,他对于这些游侠恶少年更多的产生的是一种鄙夷。诚然,他们之中多以忠义守诺而闻名于世,但大多数出名的人,哪一个手里不是沾了几条人命,就像后世混社会,想在有黑道世界里有份脸面,你手上不沾几条人命,坐十几年牢,谁敬重你?因为这就是你混黑道的资历,这就是你混黑道的背景,有这种资历背景,你想不在黑道里混出名堂都难。
之所以伏泉对这些任侠鄙夷,就是因为这些人自己快活了,却根本不顾亲人感受。想想看,他们杀了人,就觉得自己快义恩仇了,也不想想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子女该如何自处,他们在外面快活够了,也不想想他们的家人如何为他们担心,而像这些锦衣贼盗就是如此,杀人犯了事后,沦为盗贼,若不是有甘宁背后的甘家作为保护伞,他们能有今日?
如果说像伏泉、阳球、苏不韦这样,因为亲属受辱从而怒而杀人的,尚属情有可原。并且在汉代这种因为大行《春秋》之义,民间和社会倡导“臣不讨贼非臣,子不复仇非子”的风气下,还可以得到赦免和宽恕,这种游侠行径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可以原谅的。
但是,真正因为为长辈亲人报仇的游侠有多少呢?伏泉至今听来的消息看来,这种复仇的恐怕十不存一,但多数都是一时血勇之气涌上心头,拔刀怒而杀人,然后为了逃避官府追捕,四处流亡,或为贼盗,或隐于山林之中,隐姓埋名,不敢回乡,空留家中亲人望眼欲穿,不得故人音信,也许可能此生再也见不到。
从这一点看来,这些依附于甘宁的锦衣贼盗空自诩有“任侠”之名,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后世流传的侠客传说到底有多少侠客亲人的血泪在其中,估计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了。就像历史上的关二爷,杀人流亡幽州,直到黄巾之乱,才随刘大耳出世,不然,恐怕他一辈子都该改变名字,老死于幽州,与亲人相见甚难,如同天涯永隔一般。
接下来又是一番询问,如同和前面六波锦衣贼人询问的场景重复一样,伏泉问得问题这贼人回答的如同没有回答一样,只是虽然这贼人回答的和前面那六波锦衣贼人一样,但是伏泉却从他回答的脸色里总感觉到怪怪的。
看着这锦衣贼人乱转的眼珠子,突然,刚才这贼人回话时的情景映入伏泉眼中,一丝明悟仿佛涌现,只见他大喝道:“秃那贼子,再有诳言,孤必令汝身首异处,快速速招来!”
可是,对面那贼子依旧如刚才那番,言道:“并无隐瞒”。
只是伏泉一直盯着他的眼睛,见他眼神狡邪奸猾,知道其人肯定有所隐瞒,便大喝道:“来人,将此獠拉出去,斩了!”说完,便挥手令左右兵卒而上,眼中带有莫名意味的示意着。
左右两名兵卒与伏泉相处日久,虽不解太守伏泉为什么要突然对这俘虏要行杀戒,不过毕竟伏泉是太守,而且他眼色有异,显然自有一番思量,便立即虎着恶脸,前来驾起这锦衣贼人往外走去。201.
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将如命的性格
庙门之外,只见两个兵卒架着那锦衣贼人也不顾他的反抗,就拉着直朝门外而去,院外早有兵卒抽出腰间长刀,冷视被拖来的那贼人,一阵寒风骤起,似乎预示着将要出现的肃杀一幕。
“不、不,大人,不可、不可……甘宁手中之‘传’乃为王悦所有。”那贼人显然没想到伏泉突然改变主意要杀俘,连忙语无伦次的大喊道。
“住手!”在那贼人喊完之后,一直凝神注意外间情形的伏泉连忙喝止道,然后嘴角带笑的看着又被两名兵卒架回来的那贼人,语带玩味道:“甘宁之‘传’是何名?”刚才这贼人喊声嘶哑,伏泉并未听清,故有此问。
“王、王……悦。”
“速速招来,再有隐瞒者,孤必令汝身首异处,不复免之。”
很明显,这贼人是真有所隐瞒,被伏泉那么一诈呼后,便说了他无意之中看到的甘宁所用的“传”的名字。不过在伏泉放了他后,这贼人又吞吞吐吐起来,言辞闪烁不已,似乎因为刚刚挽救了性命,又有了一种不可能的奢望,看着应是在想着既然避过一劫,再随便掩饰,又可以避难。这样反而是又讨好了伏泉,又不用真的背叛甘宁一样,真是既当了婊子,又要立牌坊,只是伏泉明显不会让他这般忽悠的。
在伏泉又是一番喝骂威胁之后,那贼人终归是知道不能再耍滑头,便慢慢大声道:“王悦,渠、不,贼子甘宁所用之‘传’,乃为王悦者所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