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着,伏泉越想越感觉可能,毕竟这位锦衣渠帅后来离开益州,去荆州投奔刘表,除了他的家族参与了反抗刘璋即位的叛乱以外,难道就不存在甘宁早就想干一番大事,靠着这个机会出走的可能吗?
按照这样一说,伏泉觉得完全解释的通,毕竟甘宁后来在刘表帐下不如意,一直想要投奔东吴也就说得清楚了,这位自小便横行无忌的锦衣渠帅,心中志向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他不在意为君为臣,只求一展其才华的机会,说不得他成立锦衣贼盗也是因为他早有执掌兵马,血洒疆场,匡扶国家社稷的志向而已,只不过很多人一直因为锦衣贼盗以往的恶劣事情而忽视,没有想到而已。
心里有了一丝明悟,有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了人才归心,伏泉也是豁了出去,直接按照他想到的猜测,慢慢诱导道:“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君勿需介怀。昔日世祖光武皇帝曾谓耿建威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时耿建威亦为弱冠竖子,那时何人敢想,此弱冠竖子日后会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有挫折?孤知君志向高远,今日君为锦衣渠帅,如何可知他日所为?或为一代名将亦未可知也。”
大概是伏泉话语里流露出的恭维之色让甘宁心情稍好,想想也是,此时的甘宁说到底就是一个少年孩子。以他这年纪的心性,当然听了好话心里不自然的就会有些飘飘然才是,不过因为刚才害羞的缘故,伏泉觉得自己这番话虽然让甘宁心情舒缓不少,但是也让他脸色更红了,想来也是因为伏泉说他会成为一代名将而自觉惭愧吧。
毕竟此刻的甘宁说到底就是个被俘虏的盗贼集团的头目而已,被伏泉如此厚着脸皮毫不顾忌夸作有名将的风采,少年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也很正常。
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
边凄冷的深夜里,青城山里寒意渐深,即使身着厚衣也可以感到那凛冽的风声,不过身边有着灼灼燃烧的篝火,那璀璨火焰所传来的高温却是让众人感到温暖无比。
“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妙也!妙也!未想君侯除以诗言志外,竟有如此妙语,败君侯之手,宁甚服也。”缓了一会儿后,甘宁这才接着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敬畏,没想到自己又盗用曹操的话还有如此意外收获,令得甘宁又对自己佩服,真是惊喜。
见此,伏泉知道他并未作假,想来自己今日这志向一说是真的对着甘宁触动很大,想到后来甘宁到弱冠以后才决定在这天下闯出一番威名,不知道自己今日这样会不会提前启发他出仕效力疆场的决心。若是那样,便太好了,毕竟甘宁一旦决定出仕效忠,能去哪里?除了自己的巴郡,在没有更好的地方能适合这个名声恶劣的锦衣渠帅了,而且自己又不是那任亲不任外的刘表,到时候对他加以重任,还怕这个主队的名将跑了不成?
念及于此,伏泉觉得是要再加一把火候了,接着水道:“孤有一惑,不知当不当问?”
“君侯且问便可,宁必知无不答。”
“不知君有志乎?”
“有。”
“何志也?”
一语问出,面前的甘宁脸色一怔,像是机器人卡机一样定住。等了片刻才好,不过他也并未立即发言,反而是眼神流转了好一会儿,这才对伏泉回道:“回禀君侯,宁欲为天下知也。”
为天下知?这回答很是令伏泉诧异,毕竟回答的太过笼统了,想让自己天下闻名太容易了,就像现在甘宁做那纵横荆、益二州的锦衣盗贼时,他不就是天下皆知?当然了,相对来说,除了荆、益二州外,其他州只知道他是个盗贼团伙的首领而已,并不明白他所掌控的锦衣贼盗的可怕。
但是,细细想之,伏泉却明白这自己却是想的太简单了,这甘宁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给出的回答,岂能是这么简单就明白的?甘宁这话里为天下知的意思却是说他不会以锦衣贼盗的名义为天下所知,毕竟这名声说出去当然十分不好,在伏泉看来,甘宁话里的意思却是指他要让众人提到他的名字时,忘记他是锦衣贼盗的身份,成为一个令天下知,令天下人敬佩的人物,其志真不小也。
“不知君如何为天下知?”
……
回答伏泉的是一片寂静,因为甘宁对此不作应答,应该是他还没想好吧,毕竟少年人的志向总会比现实更加丰满理想,反正伏泉看他模样知道再怎么问也不会能立即得到答案。
可是,这也无所谓,对伏泉而言,他等得起,收服甘宁这顽劣少年不是像关羽、黄忠、徐晃这样,用心结交,施以恩惠便可以招收入手下的,毕竟甘宁从本质上就和这三人不同。
虽然甘宁与这三人都是乡野游侠恶少年出身,但是他毕竟是世家豪族之人,用恩惠结交他,对他而言有没有都无妨,可对这三人而言无疑于大恩大德。想想看,黄忠本就不是富贵人家,平日生活与游侠何益?伏泉靠着治疗其子之病,又赠与钱财宝马,自然很轻松的就能收服其心?
而关羽虽然有家学,不过业已中落,因此伏泉一力结交,各种恩惠不断,对于这位以义气为重的“关二爷”而言,遇难之时自然会投奔自己,再如徐晃,家境亦不富裕,伏泉靠着一番荣华富贵许愿,成功诓骗了他母亲,让他携母追随自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